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5)

时间:2015-11-03 11:48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欧阳友权 点击:
文学观念上的变化突出表现为重新确立自娱娱人的功能范式。传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精英书写,追求的是文以载道、有补于世,乃至于畅神比德、立言立心而成不朽。大凡文学都要高标一定的精神向度,注重涵养人的道德家园
  文学观念上的变化突出表现为重新确立“自娱娱人”的功能范式。传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精英书写,追求的是“文以载道”、“有补于世”,乃至于“畅神比德”、“立言立心”而成“不朽’。大凡文学都要高标一定的精神向度,注重涵养人的道德家园,给人以情感的亲切抚慰与心灵皈依的启迪,使人性更加丰满和灵魂得到净化;都要体现终极关怀,用艺术灵犀展开对精神彼岸自由王国的向往、叩问与追寻,通过求真、向善、爱美的理想化诉求获得信仰之光;都要有现实的民生关注,使自身成为社会文明的火炬,以便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心……这些文学功能模式在数字媒介时代日渐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并且被后现代观念视为“宏大叙事”(randnarrative)或“兀叙事”②(metanarrative)(利奥塔)及“表征危机”③(representationalcrisis)(波德里亚),而需要施以“范式转换”。数字媒介语境中的文学行为,它不是救世济民而主要是表现自我,不企求终极关怀而注重抒发性情,不求崇高宏大只求兴之所致的淋漓表达。就像一网友所说:“只要比李敖更狂傲,比王朔更痞气,比金庸更平庸,我就将在网络里打造天堂”?李寻欢《边缘游戏》、《数字英雄》的搞笑煽情,邢育森《活得像个人样〉的浪漫和悖谬,宁财神《在路上之金莲冲浪》、《网恋鬼故事系列》、《歪歌瞎唱》的幽默调侃、装神弄鬼,龙吟《智圣东方朔》的“文侠”智慧和东方式幽默,以及flying-max的获奖小说《灰锡时代》表现出的黑色幻想和生存狡智等,都是以自娱娱人、轻松谐谑的特点在网上网下广为传播。笔者曾对十大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作过调查,结果表明:爱情、搞笑和武侠题材位居前三位,其中搞笑的作品约占作品总数的17%,那些BBS、聊天室、新闻组、讨论区和个人博客里的文字如果也算文学的话,这类作品的比例会更大。
  可以说,数字媒介下的文学功能,开始大范围由社会性尺度向个人化标准转变,从“寓教于乐”转向了“自娱娱人”。新媒介作品犹如“电子面条”,旨在使自己一显身手,让网虫们开胃解博,既不希冀编辑或出版商认可,也无需社会权力话语的首肯。创作者要的就是“孤独狂欢”的感觉,只要能畅神达意、开心解颐,玩着自己的心跳,又能让人叫好,便是“数字一族”所要的一切。学水利专业的博士痞子蔡说他上网写小说就像“不穿鞋的奔跑”,就要一个“爽”字,自己在网上一夜成名不过是“擦枪走火”击中了文学。安妮宝贝称自己写作《告别薇安》时,是“在写着一本写在水里的小说“它好像是黑暗中的一场幻觉。宁财神在回答“为了什么而写”时,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网络创作是如此,网上欣赏何尝不是这样?网民漫游网络完全是跟着感觉寻找快乐,彳艮少有意义的探究和隐喻的延宕,不像书面阅读那样亦步亦趋依据语言符号的间接转换去达成再造性想象的彼岸性。敞开抚慰性幻想和快感消费的满足,才是新媒介活动所要摁住的“文化快捷键”,于是文学功能在其中自然就发生了巨变,也比原来更为丰富多彩了。
  数字媒介对中国文学的转型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它又有消极解构和品质异化的一面,甚至给文学的健康前行带来不可忽略的阻遏与伤害,“米勒预言”提出的“文学消亡论”即源于此。?笔者同意米勒先生“电信时代文学不存’的某些分析,但不能接受他的结论。因为文学消亡也就标示着人类精神和审美的消亡,亦即表明人类生存的无意义乃至于消亡。不过,米勒预言的意义在于:应该充分认识电信技术对当今文学转型的不可逆转性,特别是对新媒介给予文学的负面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其所导致的文学异化更应引起警觉。
  首先是数字媒介对于文学性的技术化消解,从而造成文学的非艺术化趋向加剧。文学走进数字媒体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但文学的数字化生存并不就是艺术的胜利。网民的“文学在线”一旦不是为了文学性的目标,纵使文学被数字技术纳入新媒介的丛林,它生长的也未必是艺术审美的果实。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作品数量庞大,但艺术质量不高乃至于文字垃圾泛滥却是不争的事实。作品发表“门坎”的降低和作者艺术素养的良莠不齐,使得“灌水”之作充斥网络空间。有“网络”而无“文学”,或则“过剩的文学”与“稀缺的文学性”形成的鲜明反差,己成为新媒介作品的最大诟病和严重制约网络文学发展的瓶颈。
  深而言之,这种状况与数字媒介对语言的诗性特质施加技术“祛魅”(Disenchantment)不无关联。数字化比特叙事所创造的是图文语像汇流的技术文本,在此,文学很容易由间接形象的“语像”(languageiconography)转化成直观的“图像”(structuredimage)昔日的“语言艺术”变成了图文兼容的界面文本那种通过书页文字解读和经验还原以获得丰富想象的间接性形象,己让位于图文兼容、音画两全、声情并茂、界面流转的电子快餐。此时,文字的诗性、修辞的审美、句式的巧置、蕴藉的意境等,一道被视听直观的强大信息流所淹没,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被技术“祛魅”或“解魅”了。数码技术的“无所不能”和数字信息的“无远弗届”,正在把最大众化的“祛魅”工具交到每个数字用户终端。昔日“纸面”凝聚的文学性被“界面”的感觉撒播碾碎,文学表达对技术机器的依赖,无情地分割了原有的美与审美,用过剩的符号信息制衡了文字的蕴藉体验。当作品的“界面”流动淹没“纸面”沉淀的思想时,文字写作与??参见《网络文学的生机与希望一网络文学新人新春寄语》,《文学报》2000年2月17日。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