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4)

时间:2015-11-03 11:48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欧阳友权 点击:
赵宪章:《网络写作及其文本载体》,见《文体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313页。他们的话是说给自己和朋友们听的。那些声音发自孤寂的内心深处,在浩淼的空间寻找遥远的回声。网络写作者的初衷也许仅仅只
  赵宪章:《网络写作及其文本载体》,见《文体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313页。他们的话是说给自己和朋友们听的。那些声音发自孤寂的内心深处,在浩淼的空间寻找遥远的回声。网络写作者的初衷也许仅仅只是为了诉说,他(她)们只忠实于个人的认知,鄙视名誉欲求和利益企图一这是最重要和最宝贵的。①另外,网络写作的匿名性质提供了虚拟身份的自由,消解了文学的“责任焦虑”。互联网拆除了创作者身份等级的藩篱,只要愿意人们都可以上网写作和让写作上网,因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大狗小狗”都可以在这里“汪汪”叫上一通。再者,网络传播技术为网民提供了发布作品的自由,它用“无纸传播”实现了文学的无障碍传播,解决了作品“发表难”这一关键问题。互联网的节点融通性拆除了创作成果“出场”的围栏,降低了作品资质认证的门植,使来自民间的文学弱势人群有了发布作品的平等权。数字技术以比特代替原子,用“软载体”消弭作品的重量和体积,又以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的方式把“文学的海洋”拉到每个读者的眉睫间,使人在尺幅之屏可阅尽文学春色,充分满足万千读者对文学“在场”的期待,使昔日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变为“得来全不费工夫”。还有,网络的交互性特征还为文学接受创造了交往的自由。在网络上,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往变得平等而迅捷、自由而直观。一个作品上网立即可以得到来自读者的反馈,不仅有点击率的记录、排行榜的公示,还有直言不讳、不留情面的真话或“酷评”。这个用鼠标“拉”来的神奇世界,能将万千曼妙尽收眼底,让悠悠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文学“隐含的读者”直接走进了网民的“接受屏幕”,作品的“召唤结构”迅即印证着网民的“期待视野”,作者、读者、批评家的彼此沟通和身份互换,就这样轻松地共聚在一个自由的平台。
  数字媒介对今日中国文学转型还有一个推力是,突破了原有的文学惯例,对文学体制的历史演进探索了新的可能。数字化媒介用不同的技术工艺对文学实施“在线手术”,让传统的文学体制与活动机制遭遇拆解和置换,这里有几个为人熟知的常规表现。比如,文学媒介由语言符号向数字符号转变,文学突破了“语言艺术”的阈限,减少了对语言单媒介的依赖,实现了符号载体的“脱胎换骨”;与之相关,作品形态由“硬载体”向“软载体”转变一用“比特”替代了“原子”,用“符码”替代了“物质”,用“空中的文字”替代了“手中的书本”;文学类型的分化与文学边界的模糊,纪实与虚构、文学创作与生活实录、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被逐步抹平,传统的文学分类方式变得模糊或淡化,一些新的文体如“聊天体”、“接龙体”、“短信体”、“对帖体”、“链接体”、“拼贴体’、“分延体”、“扮演体”以及“废话体”?等不断涌现;还有更为明显的是文学传播方式的根本改变,如由“推”(pushing)传播向“拉”(pulling)传播的转换,由单向传播转换为多向交互式传播,由迟延性传播转换为迅捷性传播等,从物质、时间、空间三位一体上突破了原有的藩篱,实现了文学的无障碍传播。
  更深层次的突破则表现在思维和观念上。在思维方面,源于技术更新,数字媒介写作由传统的“字思维”转变为工具理性的“词思维”。键盘与界面的数码书写创造的是一个“铅字无凭、手稿遗失”的时代,机器的规则代替了汉字的结构规范,数字操作颠覆了铅字权威,“输入”代替“书写”的直接结果便是“词思维”对“字思维”的替代。以机换笔后,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没有了执笔“戳”字时的语言形象相伴,也没有了笔意和书法,甚至没有了“文化”,没有了“文章千古事”的道义约束和“手稿时代”严肃与执著的创作心态,以及因纸张变黄发脆而产生的历史感。有一篇文章《遗失手稿的时代》说得好:“电脑写作使敲击键盘代替了执笔??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日。
  如时下在互联网上热炒的“废话诗歌'“废话写作”讨论和“赵丽华诗歌恶搞事件”。2006年9月30日,一批当代“废话诗人”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界的各种疑问集体做出答复,使“废话体”网络写作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参见新浪网“新浪读书”,2006年10月16日查询。 手书,速度的成倍増加使书写具有了某种一泻千里的快感思维因书写过慢而受阻的现象也大大地减少了。这使得写作比以往更接近'心想手书’的同步状态,也使作者(尤其是诗歌作者)能更好地捕捉稍纵即逝的意识流;而且,熟练的键盘操作使'书’成为一种近似于无意识的行为,'手书’意识的减弱,使作者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心想’上,这样的写作状态更自然、更真实,并减少了书写意识过强时易造成的理性对于初始情感的扼杀。”?可见,这一革命性的变化远非技术操作层面显现得那么简单,它影响的是创作者的艺术思维一“词思维”的直观与快捷使表达“提速”,但却挤占了“字思维”的理性过滤和思想沉淀,把文学创作的意义生成全部交给了感觉的播撒,消弭了文字书写时的深思熟虑和因表达“延迟”而凝练的语言诗性。并且,技术复制、删改、位移和运字如飞的便捷可能造成“文责”承担感的减弱、文字垃圾的滋生和文学韵味的消失;写作的随意性和信息的频频更新亦会消弭文学的精粹,导致快餐文化的膨胀;而手稿的消失也会使读者无从考据作品的写作时间、心境、修改踪迹乃至私人化的背景和人格魅力方面的东西,造成文学性的平面化和碎片化,失去时间的纵深感和历史深度。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