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3)

时间:2015-11-03 11:48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欧阳友权 点击:
数字媒介对当今文学转型的推力是媒体与技术联姻的文化结果。在麦克卢汉所说的新媒介新技术构成了社会肌体的集体大手术时代,文学如果不能避开新媒介犀利的锋芒,就只能借助这种媒介来打造自己新的文化命意。一部文
  数字媒介对当今文学转型的推力是媒体与技术联姻的文化结果。在麦克卢汉所说的新媒介新技术构成了社会肌体的“集体大手术”时代,文学如果不能避开新媒介犀利的锋芒,就只能借助这种媒介来打造自己新的文化命意。一部文学史,就是媒介变迁拉动文学逻各斯命意延伸的文化传播史。早期语言媒介传播形成的部落族群与“熟人社会”,创造了“杭育,杭育”的临场文学和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经验审美;文字书写媒介的创生智慧所形成的规范化艺术惯例,把文字的凝炼诗意和彼岸想象性推进到言志、传情的人文高峰,而印刷术的发明又加速了知识的普及,使得民族文化、国家利益和主流话语成为文学审美意识的观念设定,让理性的审美追求成为普适性的艺术法则。晚期资本主义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逻辑催生了电影、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兴起,创生了开放、多元的审美取向,引发了艺术受众的市场化细分,也刺激了现代人感官享乐化的文化消费,加速了媒体的权力化和商业化。这些早期电子媒介对传统文学的技术解构和观念颠覆,己显露出后来数字媒介下文学转型的征兆,以至于让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的强力提出入木三分的警示:“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力数字媒介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力比前此的所有媒介都要广泛、深刻和迅捷得多一这不仅包括文学创作、欣赏、传播的方式,也包括文学文本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模式,还有文学生存、生长的整个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从而对文学转型扮演“消解”和“启蒙”的双重角色。
  借助数字媒介的平民化叙事,促动文学向民间意识回流,让文学从专业创作向“新民间写作”转型,是新媒介给予当下中国文学转型的第一推力。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E媒体”,先验地预设了兼容和平权的机制,技术化“在线民主”强化了在线写作的民间立场,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文学梦想和艺术热情,让文学在消解中心话语和权级模式中,实现话语权向民间的回归,正如一位文学网友所言:“平民话语终于有机会同高贵、陈腐、故作姿态、臃肿、媚雅、世袭、小圈子等等话语并行,在网络媒体上至少有希望打个平手,并且感受到:网络就是群众路线,网络文学至少在机会均等上创造了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众所周知,文学的根基在民间,文学发軔之初本属“民间文化”的。远古初民感性生存的精神诉求是文艺起源的人类学基点。那时,文学话语权属于所有社会成员,生活中每个言说者都可成为行吟诗人,机会均等与创作自由成为那个时代高扬的艺术旗帜。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文学在走上高、精、尖时,逐渐脱离大众而将专有的表达技艺演绎成文学的权力话语和文化垄断,把庶民文学的“众声喧哗”转化为象牙塔中的个人吟咏和文人间的应和酬答。主流意识形态赋予文学以社会责任,文人道义给予作家以审美承担,文学创作和欣赏都成了精英的事业和少数人的特权,“创作高台”和“传播壁垒”的双重关卡使文学中的民间审美意识日渐稀薄,社会主流文学离民间、民众和民俗的母体越来越远,文学活动由众声喧哗变成“你写我读’的布道与聆听,由此形成了千百年来文学话语权的垄断模式。
  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精英书写的陈规旧制,网络传播重构的公共空间向民间大众特别是文学圈外人群开启,于是重新确立了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网络构筑的“平权”意识使文学得以回归民间母语,实现平民化叙事和表达民间审美意识。尽管目前的“网络民间”基本上还是个“都市民间”或“知识化民间”,但数字媒介创作的开放和民间姿态仍然是文学观念的一大进步,也是文学生产力的一次新的解放。因为全民参与文学的诗学意义在于:它革新了文学旧制,颠覆了文学等级观念,消除了“贵族书写”,打破了专业作家对舆论工具的垄断,分享了社会精英、文化贵族的话语权。作家陈村说过,文学史素来都不是杰作史,“许许多多的人在文学中积极参与并有所获得,难道不是又一层十分伟大的意义吗?
  数字媒介对当今中国文学转型的另一推力表现为:用技术方式为文学活动赢得了更大的艺术自由度。恰如有研究者所言,网络写作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高度自由:“它不像传统写作那样依靠作品的出版和发行实现社会的最终认可,因而不仅摆脱了资金和物质基础的困扰,更重要的是……署名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写作者实现了真正的畅所欲言。”?如前所述,互联网等数字媒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自由。文学本来就是自由精神的产儿,它源于人类对自由理想的渴望,对自由世界的幻想,又以“诗意的栖居”为人类精神打造自由的精神家园。数字媒介的出现为文学装备了自由的引擎,为文学更充分地享受自由、更自由地表达插上了翅膀。可以说,数字媒介之接纳文学或曰文学之走进数字媒介,就在于它们存在一个兼容而共享的逻辑支点:较大的自由度。“自由”己成为文学与数字科技的结合部与黏合剂,数字媒介的自由表达为我们赢得了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的更为广大的时空。
  数字媒介推进的文学自由,是在突破文学成规的过程中实现的。以网络写作为例,其写作的非功利性首先改变了原来的创作动机。多数人上网写作都是出于某种交流欲望、宣泄诉求甚至游戏心态,往往不求获得文学名分、版税收入和社会地位,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做到无拘无束、任意挥洒,以“无我”之心态表达“真我”的情怀。作家张抗抗曾形容说:“无论大鱼小鱼,在网络世界里自由漫步,发问与应答、痛苦与欢乐,都是悄然无声。岸上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发言,??陈村为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奖《网络之星丛书》所作的序,花城出版社,2000年。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