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未来演化格局 基于政府主导型流转特征可知,集体土地使用权的集中是缩小城乡、工农收入分配差距的前提,但是这取决于集体土地未来演化趋势与格局,未来的土地配置是"三种模式"、"三分天下"的格局,还是一种模式"一统天下",这不仅取决于二者面临有利与不利变量的演化趋势,而且取决于两种变量形成的合力(序变量)。这种序变量不仅决定政府主导型的演化趋势,而且决定农户主导型的演化趋势,最终决定农村集体土地未来演化格局。由于集体主导型长期依附于政府主导型,即前者是后者的演化载体和结果,因而不必对其进行专门探究。这里,仅对农户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进行分析,以此预测集体土地演化格局。 (一)有利变量的特征对不同模式的影响 如前所述,政府主导型得以兴起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内在流转机制、土地财政、城镇先发优势、流转政策、市场垄断。可以具体解释为,权力依附机制因政治体制而生,土地财政由财税改革而起,流转政策因土地制度而定,城镇先发优势因生产力布局而变,土地专卖因利益博弈而改。又因为:政治体制属于根本性制度而难以巨变;财税制度、土地制度属于依附型变量,具有长期稳定性;生产力布局属于不断优化的中性变量,依附于政策变量;两种政策与土地机制属于因国家意志与利益格局而定,具有短期突变性。因此政治体制、财税制度、土地制度变革具有历史惯性与稳定性,难以短期发生突变,属于稳定变量,对政府主导型兴起在短期有强化作用,对农户主导型有弱化功能。从长期看,只要中央政府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将会站在弱势群体一方,那么在城乡生产力布局、流转政策、流转机制构建上,中央将采取有利于维护弱势人群的对策,因而此类变量在长期可能对政府主导型有弱化功能,在长期属于不利变量;属于农户主导型的长期有利变量。由于集体主导型流转可分为内生与外生两种模式,此类因素对两种模式影响相反,对内生集体主导型在长期有强化效应;对外生集体主导型有短期有强化效应。 (二)不利变量的特征对不同模式影响 由于政府主导型面临不利因素可归结为6条:城乡工资收入趋同、城市化拉力放缓、政府主导型劣势、经济周期作用、农户流转意愿弱化、中央治理措施。城乡工资差异是土地流转的间接引力、长期趋于呈中性。城乡民工实际工资趋同,短期内对政府主导型流转具有弱强化效应,在长期趋势中为中性;对农户主导型恰好相反。由于中国城市化"见顶"还需时日与政府征地存在惯性,因而城镇化拉力在短期的持续将增加土地需求,对政府主导型有强化效应;城镇化在长期放缓将使就业拉力弱化,使农地流转失去合力内核,土地流转将回归农户主导型。规模经营模式在短期有规模收益递增优势,但在长期面临同业竞争与成本劣势,这将挤压政府主导型运行空间,使农户主导型获得比较优势。从短期看,农户流转意愿源于政府以往的公信力与服务力,属于短期变量。政府参与土地流转负面影响大,不利于政府主导型扩张;若政府公信力强化与利益补偿合理,那么农户流转偏好会发生逆转。从长期看,要视政府公信力与服务而定,可从目前体制推测,由于地方权威难以重构,在长期不利政府主导型发展。农户主导型优于政府主导型,属于有利变量。由于农户主导型远离权力中心,难以诉求财政支持适度规模,加之家庭经营优点与生产力同步变革的优势,政府主导型处于长期劣势。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所处阶段总体来看,有利于农户主导型的发展,不利于政府主导型的稳定,属于有利于前者的长期变量。 (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演化的未来格局 以政府主导型为例。政府主导型短期缓慢扩张,长期必将衰落。从5条有利因素分析,前3条决定政府主导型发展未来,后2条从属于前者。由于制度基因的惯性(前者)具有强化功能,加上前三者共生效应,若没有政策巨变,有利因素在短期强合力拉动政府主导型扩张,将挤压农户主导型的运行空间。从不利因素看,由于前4条属于短期变量,由社会生产力决定;后2条属于短期常量,长期属于变量,由意识形态决定。意识形态演化滞后性决定了有利因素在短期难以形成强势合力,进而对政府主导型弱化反制。反制序变量与激励序变量的合力在短期内将推动政府主导型发展,抑制农户主导型扩张。 从短期看,有利于政府主导型的力量处于上升期,不利因素处于萌芽状态,在前者的合力超过后者的条件下,政府主导型在短期还将处于与农户主导型僵持或有限的扩张状态。从长期看,若其条件不变,政府主导型因能量枯竭而必然衰落,农户主导型因适度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机制完善而复兴。对集体主导型演化趋势分析。集体主导型演化趋势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外生的依附于政府主导型的流转模式,将随政府主导型兴衰而演化,因此,在短期内有复苏趋势;但是在长期处于衰落。二是内生的集体主导型模式,依附于农户主导型演化而来的具有适度规模经营的以家族或大家庭而发展起来的集体主导型模式,将随着农户主导型纵深发展而兴起。目前内生集体主导型模式处于萌芽期。综合外生与内生模式的依附特征,集体主导型在土地流转格局中处于复苏状态。由于土地流转在短期处于政府攻势与农户守势的状态,因而集体主导型有坐得渔利而享有"三分天下"的可能。 从长期看,有利于政府主导型成长的因素在衰落,不利因素将形成强合力。但是两种合力形成序变量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如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民主、社会法治化的全面落实,最终将弱化政府主导型流转的内在机制;若国家以民为本以市场公平交易为核心,那么政府主导型将处于衰落状态,农户主导型将继续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全国各地在发展水平及文化上的差异,城市对乡村辐射力的差异;小农资本、私人资本与权贵资本力量不同,因而,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三种模式"的演化格局可能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土地流转格局另一种极端情况:土地流转在暴风骤雨中完成。在短期内,一种可能结果是土地流转借鉴重庆模式或者重庆模式在全国推广。从现有资料分析,重庆模式属于典型的地方级政府与权贵资本联合主宰农地流转路径,以暴风骤雨式的政府运动完成政府圈地运动,因而快速出现政府主导型"一统天下"的局面。重庆模式似乎证实政府主导型似乎战胜了农户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在政府的庇护下替代了农户主导型获得发展。但是,纵使这种模式在那里是成功的,但这种依托大都市经济圈的土地流转模式,对于广大远离大都市的乡村而言,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适性,还是一个未知数。据现有资料分析,成渝地区土地流转取得短期成就,不是政府的功劳,而是大都市生产力发展造就的强势拉力,拉动周边乡村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就业的本地化。在其他地区,农地流转并不具备这样的大都市辐射力,因此,现在畅谈推广成渝模式经验为时尚早。若政府主导型流转模式是好的,若中央政府真要在农业部门强制推广成都模式(成渝模式被叫停),那也要等到20世纪60、7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农业人口衰老时,等他们彻底退出农业生产时才能执行,这个时间恰好是约30年。当然,时间长短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与福利差距能否最终消除,否则中央纵容其蔓延的社会之乱将为时不远。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