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3)

时间:2015-11-13 12:28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刘献君 点击:
其次,从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来分析。与精英教 育相比,大众教育的学生来源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个 体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如何推动所有的学生走 向成功,是一项重大课题。大众化时代与精英时代 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来分析。与精英教 育相比,大众教育的学生来源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个 体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如何推动所有的学生走 向成功,是一项重大课题。大众化时代与精英时代 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成绩有很大 的差别。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学习障碍学生人数 大为增加,而且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别也十分明显。 文华学院一个课题组曾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研究, 发现这些学生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处于漫无目的的学习 状态;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学习动机短暂、浮浅、游移、摇摆;缺乏学习兴趣,缺 乏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我控制能 力差,社交活动、游艺活动过度;缺乏正确的自我评 价,自卑、封闭、忧郁、焦虑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 源也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大众化时期学生极大的多 样性、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最佳选择。在信息 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种工作和生活,都与知 识和信息密切相关,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学 生将进入各种千差万别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我国幅 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极不平 衡,各地区之间差别巨大。因此,为了适应各种不同 的岗位,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求。学生的多种 需求,呼唤个性化教育。
  3.开展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 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 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味着改变、付出、风 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创新与个性化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创 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的精神,关键在于突 破常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探究、独立发现, 而不是迷信、盲从,墨守成规。以“独创”为特色的创 新思维必然是一种个性化思维。另一方面,个性发 展从根本上讲,体现为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个 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 个性化教育,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创新的范围很广,创新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和 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去发掘每个人各自的 优势潜能,找准自己可能的创新方向和创新点,最大 限度地产生创新成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认 为,一个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潜能:语言潜能、数理 逻辑潜能、空间潜能、身体运动潜能、音乐潜能、人际 关系潜能和自我认识潜能。但人的潜能因个体差异 而呈不均衡分布状态,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潜 能,也有各自的弱势潜能和一般潜能。而且不同人 的潜能显现的时间不同,有的显现较早,有的显现较 晚;潜能显现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超常态显现,有的以负面形式显现,有的则以平庸方式显现。在个 性化教育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自己的优势潜能,从而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增强创 新能力。
  西方国家的教育自古以来一直都比较强调个性 发展,注重创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 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 不在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时期,昆体良 的修辞学方法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时期以重视个性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目 的的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多 方面和谐发展;近现代以来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 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及布鲁纳的发 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等等,无一不是突出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一不注重创新。151在我国,虽 然孔子早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但由于几千年封 建专制思想的制约,我们忽视了个性化教育和创新 精神培养。中国的教育是一种“挑错”教育,教师、父 母对照好学生、好孩子的共同标准,随时随地指出学 生、子女的毛病,令其改正,以达到共同标准的要求。 在我国,实行个性化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充 分认识个性化教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个人成长成 才的极端重要性。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