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3)

时间:2015-11-10 11:3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聂珍钊 点击:
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审美意识形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的思想观念,而我们 讨论的文学,却是文本形式的物质存在,因此我们决不能说文学就是思想观念。实际上,把 文学看成意识形态的观点从根本上说也同马克思主义的
  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审美意识形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的思想观念,而我们 讨论的文学,却是文本形式的物质存在,因此我们决不能说文学就是思想观念。实际上,把 文学看成“意识形态”的观点从根本上说也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反。此前已经有学者指 出,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由法国学者特拉西提出,因此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命题不是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这并没有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学的意识形态(Ideolo?gy) 是指_种观念或者意识的集合,而文学如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歌德的诗歌、中国的诗经、 儒家经典、楚辞、元曲等首先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学文本,因此有关文学的意识形态则是 在文学文本基础上形成的抽象的文学观念,并不能等同于文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看问题,文学无论如何不能等同于文学的意识形态。那么,文学同意识形态或者审美意识形 态的关系是什么?是文学决定文学的意识形态“实践决定认识’,“客体决定主体”,这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 学的首要问题是意识还是物质的第_性问题,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 题。文学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首先应该是文学文本决定意识形态还是意识形态 决定文学文本的问题,即文学文本还是意识形态第一性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文学 的本质特征就不难认识了。
  把文学看成是“审美的艺术”也是值得商榷的。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观点,认为“文学是 审美的艺术”(《文学理论》86)。这种观点认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 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 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 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 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_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 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 的相互渗透状况”(童庆炳61)。什么是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命题。 且不论“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 域”的表述不知所云,仅就“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的观点,就是一个需 要讨论的问题。
  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论证文学的无功利性,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只要是审 美,就必然带有功利性。可以说,在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不带功利性的审美。按照无功 利论者的观点,不仅审美是无功利的,而且“文学往往是无功利的”(童庆炳61)。“无功利 (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 表现在, 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 无论作 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接受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童庆炳61)。显然,这_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只要参与文学活动, 就必然存在参与文学活动的动机,只要存在动机,就有了功利性。而且,文学无功利的观点 同前面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是相互矛盾的,因为意识形态必然带有功利性倾向。审美 无功利的观点似乎强调的是文学的审美属性,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否定。在已 知的文学中,我们找不到不带功利性的文学作品,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审美感受又始 终同教诲(功利)结合在_起。因此,文学的功利性是其主要特点之_。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审美不是文学的属性,而是文学的功能,是文学功利实现的媒介。 正是这_点,决定了文学审美的功利性特征。任何文学作品都带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就是 教诲。无论是古代荷马的史诗、屈原的辞赋,还是现代人的诗歌、戏剧或者小说,它们的价值 都是由其教诲功能决定的。例如,荷马史诗教人生活准则,赫西俄德的《神谱》教人理解世 界,希腊的悲剧教人遵守道德规范和维护伦理秩序,儒家经典教人为人之道,屈原的辞赋教 人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这就是文学的教诲功能,也是文学的功利性特点。我们通过阅读 和理解文学作品而得到教诲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教诲的实现就是审美的结果,因此,教 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而审美只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而获取 教诲的_种方式种手段、媒介。
  但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能脱离教诲功能单独存在,它必须同文学的教诲功能结合在_ 起。审美是认识美、理解美和欣赏美的一个心理接受过程,伦理价值是审美的前提。审美是 文学教诲价值的发现和实现,是文学体现伦理价值的方法和实现伦理目标的途径。审美是 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实际上,文学教诲的实现过程就是文学的审 美过程,教诲是文学审美的目的和结果。文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人类提供娱乐,而在于为 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 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因此,文学的审美只有同文学的教诲功能结合在_ 起才有价值。
  无论从起源上、本质上还是从功能上讨论文学,文学的伦理性质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不 仅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的运用前提。在文学伦理 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和术语使用中,伦理的基本涵义同伦理学中伦理的涵义有所不同,它主要 指社会体系以及人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在现代观念中,伦理 还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道德秩序也可称之为伦理秩序。 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伦理的核心内容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被接受 和认可的伦理秩序,以及在这种秩序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维护这种秩序的各种规范。 文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这种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变化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导致的结果,为人 类的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从伦理的意义上说,在人类制度真正产生之前,体现伦理秩 序的形式是文学,如希腊的史诗和悲剧。即使在人类的社会制度形成以及有了成文法以后, 文学仍然是社会制度以及不成文法的文学表现形式(我们现在往往称为艺术表现形式)。 因此,文学的教诲功能是从文学产生之初就有的,尽管后来这种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文学 的伦理性质并没有改变。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 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因此,伦理、乱 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 评的核心术语。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