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坚持标准化与特色化 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标准化不能千校一面,要鼓 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优势。在布局调整中,把建 设适度规模学校与保护边远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 校统一起来,把确保边远农区、牧区、矿区、林区、 海岛的小学低年级、幼儿就近人学摆在国家教育 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位置。国家和地方在教师和职 工编制、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边远农村教师岗位津 贴、校车等方面制定对小规模学校的扶助政策。
对农村学校率先实施免费午餐和“黄色校车”制 度。形成区域性办学特色。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 化不是城乡学校教育的同质化,要防止把城市教 育照搬到乡村的倾向,坚持发展城市和乡村教育 的各自优势与特色。农村教育要把贴近自然环 境、接近农村实际、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转化 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促进城乡教育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实现城乡教育的优势发展、特色发展。
(四)坚持个性化教育标准,全面推进教学创 新,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是创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 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 命的手段和方法,挖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每个 生命体实现自由发展的教育。个性化与规范化相 统一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标志。
推进教师的个性化教育。人的成才规律是 “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优势,教师的责任在于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找出其发展源泉,在对 教育资源自主选择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 的个性化教育,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以强带 弱,实现全面发展。
推进学校的个性化办学。实现学校办学思想 和教育教学目标上的个性化,促进每个学生、每个 班级的差异性发展;在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 方法、教研教改等教育教学诸方面形成优质化特 色。推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在学风、校风、教 风建设和管理制度、管理风格上形成现代化特色。
(五)坚持创新性教育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教育教学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创新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 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学技术的创 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体制与教育 制度的创新。强化责任教育,把责任教育作为做 人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人,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国民素质培养 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 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 理念、教育制度办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人们学会 已有的知识,而是要让每一个学习者成为自主学 习、自主发展的人。
(六)坚持学习型社会标准,全面推进城乡学 习型组织建设,实现终身教育的现代化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生活的一部 分。终身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一种流 行思潮,从理念走向实践,逐步走向制度化。现代 化社会必须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现代教育要求每 个城乡居民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每个城乡社会 组织都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每个城乡社区都应该 成为学习型社区。
(七)坚持教师队伍高层化、专业化标准,全面 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都要坚持人格师范 化、学历高层化、学科专业化、结构合理化、职业稳 定化的目标进行建设。现代化教育是高水平、高 质量教育,以高学历、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城 乡中小学教师要实现学历高层化、岗位学历专业 化的目标。
制定现代化教育的教师标准。建立教师岗位 学历制度。严把新教师任用关。改革新教师培养 制度。大力解决农村教师学历水平低、专业素质 低、工资待遇低、进修提高条件差、骨干教师进不 来留不住的问题,实现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实 行大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建设城乡一体化 的高层化、专业化教师队伍。
(八)坚持开放性教育标准,全面推进教育交 流合作,实现教育发展环境的现代化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向家长开放,增强主动为 社会服务的功能。中小学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 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推进学校之间、城乡教育之间、区域教育之间、国 际教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学习借鉴外地、夕卜 国的先进思想和经验,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