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是必然选择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 现代化。我国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大国迅速走向工 业化、城镇化社会的国家。1978年,我国城镇化 率17.92%〇,农村人口占82%c; 1990年,城镇化率 26.41%,农村人口8.41亿;2000年,城镇化率提高 到36.22%,农村人口依然有8.07亿;2008年,城镇 化率45.68%,农村人口7.21亿。到2020年,全国 人口15亿,城镇化率近60%,农村人口依然不低 于6亿。⑴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发达 国家的重大区别在于农村人口和农村教育。近年 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城镇学校班容量过大、进 城务工人员子女人学难的局面,就是农村教育对 城市教育的影响和折射。这种情况将会延续一个 相当长时期。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 问题,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全国教 育的现代化。我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决定了必须实 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历了由落后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社会的艰难 曲折历程。1958年建立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促 进了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形成,造成了城乡之间、 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在教育、医疗、就业、社 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以2008年党的十 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人了破除城乡 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格 局的新时代,教育必须适应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 展。教育现代化的根源、动力来源于经济社会现 代化,经济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必然要求并促进城 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必须实行城乡教 育一体化现代化。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实行地方 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农民办。这种城乡二元教育体制阻碍了 农村教育发展,造成了城乡教育的极大差异。全 国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在农村教育,薄弱环节在农村教育,重点难点也在农村教育。只有城市的教 育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教育现 代化的本质必然包含全部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的 教育现代化。
城乡教育界限的模糊化必然要求实行城乡教 育一体化现代化。近年来普遍出现的城镇学校人 学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留守儿童管护 难、农村边远学校保留难、城乡学前教育普及难等 问题,使城镇教育和农村教育的问题相互交错、相 互融合、相互影响,城乡教育的界限日趋模糊化, 这就造成了城乡教育政策依据的不确定性。工业 化和城镇化中期是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发生激烈动 荡和变革的时期,也是实现城乡教育现代化的关 键时期,要制定定性准确、界限明晰的城市教育政 策和农村教育政策越来越困难。这种客观的城乡 教育形势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把农村 教育和城镇教育截然分开的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和 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构建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 化相适应的政策法制体系。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一)坚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标准,全面普及 15年教育,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学习型社会,实 现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教育是经济社会现代 化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也是现代化 教育的核心要素。我国学者对制造企业的分析表 明,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则提 高17%。[2]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既是现代化社会发 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改变人生命运的强 烈愿望。因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必须 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教育为基础,要在巩固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全国城乡全面普及学前 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成人 继续教育,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并且使城乡适龄 人口的高等教育毛人学率由大众化中后期阶段进 人普及阶段。
(二)坚持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推进城 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全面公平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推进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城乡教育不公平、不平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 题。20世纪以来,追求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已 经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中国城 乡教育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全国教育 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按照民主化、平等 化的目标,切实保证城乡居民教育权利的公平与 教育机会的公平,深化中考、高考改革,打破招生 制度上的户籍歧视,保障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农 民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平等的人学权利;建 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 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根据社会发展 大局、人口分布特点和生源发展趋势,优化城乡教 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努力缩小城 乡教育差距,办好城乡每一所学校,实现城乡教育 相对均衡;进一步推进更大范围内的免费教育,率 先在农村实行免费幼儿教育、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免费午餐、免费车辆接送,健全城乡助学体系,不 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所有孩 子同在蓝天下快乐成长。
(三)坚持学校建设标准化、特色化标准,全面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学校布局和教育体 系的现代化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保证城乡每一所学校 都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保证校舍、师资、教学设 备、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的大体统一,实现学校基本 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标准化学校建设分为“硬件 建设”和“学校管理”两大部分。在基本办学条件 标准、教学质量标准、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教师岗 位学历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等方面坚持城乡标准 统一,并且适度向农村倾斜。要保障标准化学校 生源的相对均衡,促进城乡教育向相对平等方向 发展,最终使每一个学生不仅能平等地享有普及 教育的机会,更能平等地享有相当的教学质量。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