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权利是如何实现的纠纷解决过程中的行动策略、传媒与司法

时间:2015-11-19 09:1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李雨峰 点击:
内容提要社会变迁为民事主体提起诉讼提供了制度背景。行动策略经常影响权利实现的程度。传媒 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机构。传媒通过重构案件细节.塑造法律事实.提供知识.制造公共舆论等环节对个 案产生影响。在!些存在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中,传媒对司法的影
  内容提要社会变迁为民事主体提起诉讼提供了制度背景。行动策略经常影响权利实现的程度。传媒 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机构。传媒通过重构案件细节.塑造法律事实.提供知识.制造公共舆论等环节对个 案产生影响。在!些存在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中,传媒对司法的影响是表像,其后反映的是支持不同主张的 力量的较量。这反映了转型社会下不同利益的重组。
  关键词行动策略传媒参与细节重构法律事实利益重组引言
  Abstract: Social changes in China provide an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for the civil subjects to institute an action. The strategies of action often influence the realization of rights. The media are the important supporting forces in the course of actions. The media sometimes reconstitutes the details of cases, creates legal facts, provides knowledge and makes public opinions to influence the adjudications of cases. In some hard cases the media’ s influence on judiciary is outside, and on back thereof is the contest of different stands which reflects the reorganization of different interests in the changing society.
  在概念法学看来,法律的适用就是将法律事实装进法律规范这一自动售货机进而得出判决书的过 程。由此,民事权利得以实现,正义得以伸张。出于这样的观念,在那则被称为“全国首例教案官司” M 的案件中,法律学者、法官、论坛、现代传媒等都纷纷将镜头聚在了“G是否对教案享有著作权”、“丢失书 稿是否侵害著作权”等焦点上。与这些讨论的视角和进路不同,笔者关注的是,透过该案所反映出的行 动策略、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在笔者看来,与其说G的胜诉是法律/正义支持了她,毋宁说是她以及她 的代理人运用了有效的行动策略,①这种行动策略通过现代传媒而发生作用(这并不意味着,本文认为 原告不享有实体权利)现代传媒掠取了本案最棘手的证据,重构了本案的细节,通过凸显原告的道德 形象而构建了一个“传媒事实”;进而,法官将此传媒事实表述为法律事实。同时,在传媒的表像背后,显 现了以学校为载体的整个教育体制内的力量发生的断裂、分化与重组,这一重组的力量种通过传媒发出 声音。
  艾普(Charles Epp)曾经指出,个人诉讼通常要耗费原告难以支付的资源,他/她们通常没有时间,没有 金钱没有熬过冗长的多层审级的诉讼经验。他/她们要获得胜诉,必须获得一定的支撑机构(support structure)的帮助。②在我国,传媒就经常发挥着这种支撑机构的功能。我国有关司法与传媒关系的研究 是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语境下提出的,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构筑一个透明度较高的司法过程,同时也维护作 为一项基本权利的新闻自由。目前对此二者关系的探讨要么集中在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制度构建上,要么集中在传媒对司法监督的理念上,或者集中在传媒对民主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与此不同,笔者 更关心的是,传媒在司法过程中所发生的微观物理作用。在笔者看来,传媒不仅外在地影响着司法制度 的构建,它还通过积极的案件叙事,实际参与案件的构造,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件的结果。大致 说来,引起传媒关注的法律案件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涉及一般人物的宪法权利案件(如刘涌案)一类 是涉及公众人物特别是政治性公众人物的案件(如台湾国务机要费案)一类是存在法律漏洞的疑难案 件(如本案)这三类案件都有可能因为反映了某种吁求而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在前两类案件中, 传媒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是记者与专家,是他们的推动促进了民众的参与。而在后类案件中绝对多数 作者是与涉案人物有相同经历的人,他们既是作者又是民众,他们的参与和讨论更多是为了自身集团的 利益。?本文的实证研究试图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传媒对事实的构建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们把一个普 通的民事纠纷叙述为一个公共话题,并在广大受众(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参与下,重构了事件的细节,最 终塑造了对案件结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法律事实。这种传媒对案件结果的影响更深层的反映的是不同 社会力量的组合。传媒披露的很多案件为什么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而此案却产生了广泛影响?其 原因就在于,该案的报导,与社会上那些关注教师待遇的力量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这种力量关注、 参与、讨论了案件。就此而言,该案的法律事实的构建以及裁判结果的制作都是社会的。
  本文的信息是笔者通过参与、访谈以及查阅有关文献的方式获得的。笔者旁听了本案的多次开庭, 访谈了原告、被告和法官,搜集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并查阅了法庭笔录。与法律解释学将案件的判决 归结为三段论的逻辑模式不同,本文关注的是纠纷解决的动态情景,力图通过深描法(thickly descriptive method)来展示原告胜诉的过程。在法律社会学者看来,这一方法不仅能揭示法律文本的局限,还能使 我们洞察案件的细枝末梢。它不仅能应用于人类学领域还应当用于法律、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 域。。⑧在这种观点看来,研究方法不再是学科划分的标准,也不应成为学科之间的壁垒。相反,强调问题 与研究问题的视角才更具意义。本文便是这样一种尝试。在结构上,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案件进行了简 单的介绍,并叙述了两种不同的权利主张思路,其目的既在于省却读者再去翻阅有关数据的时间,也在 于彰显这里叙述的案件与传媒表达的案件之间的区别。文章的第二部分,讨论原告将诉讼提交法院的 制度背景,以及她进行诉讼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讨论原告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运用的行动策略。本 案的原告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在诉讼过程中面临着昂贵的费用问题。她是如何获得支持的呢? 文章的第四部分讨论传媒对案件事实的构建作用,主要检讨现代传播网络如何重构了法律事实,如何把 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叙述为一个公共话题。这一法律事实的构建如何反映了不同力量的分化与组合。 第五部分,分析法官如何在传媒的影响下对案件进行了正式的法律表达,如何进行了判决。最后是文章 的一个小结,旨在描述本案带来的启示。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