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教学设计入手 增大课堂思维容量,并不是把几节课的教学内容合并在一起,加快教学进度,也不是盲目增加练习题目,让学生机械操练,更不是超越大纲要求,把内容讲得很深很深,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上,在每个过程中根据知识结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知结构需要来编排丰富的内容。具体地讲,就是要确定一节课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对此,教师用书上一般都会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那些有经验的教师也能够比较好地把握,大多能按照自己预设的进程完成任务。但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因为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偏差,通常只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而忽视了课堂的思维容量,所以他们的课堂教学对照“三维目标”来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表面上看,过程简捷流畅、知识练习扎实、预设任务恰当,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被动、机械、平淡,思路无法打开、表情始终呆板、情绪难以激动。 例如《二次函数》这节课内容应该非常简单,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对如何认识不同类型的函数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另一方面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来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就笔者个人的体会和观察,教师们最不喜欢上这样的课。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课知识容量不大,要想把这样的课上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情可做,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功夫去增加它的容量。但是大多数老师的做法,就是增加练习题目,用反复的练习来替代需要增加的课堂思维容量。结果本应该是一节非常有吸引力的课变得非常平淡,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对研究“二次函数”的意义、“二次函数”在函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更开阔、更丰富的认知和了解,对“二次函数”很难产生好感,在加大教学容量的同时反而减少了思维容量。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把增加教学容量的重心放在“丰富感知”上面,多设计一些来源于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到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主动思考,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丰富有趣,学生的学习气氛就会生机盎然。
二、从学习过程入手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