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演示。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将学生的电脑组成网络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第二、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Z+Z”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第三、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复习、作业。可以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四、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有计划地向实验班学生介绍波利亚的解题表。
控制组:在同样时间里,阅读同样的课题,做同样的练习,按常规教学模式给出答案。在教学时间内,教师水平一致,对各组无偏向实验;为防止学生产生被试效应,实验中,对参加实验的两个班都不公布他们是实验班。
七、实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比较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比较
组别N前测(S)
A班(实验组)
B班(对照组)
t
p44
4255(16.10)
52.9(12.67)
0.66
>0.05
后测(S)差值均值tp
72.4(15.10)
55.7(15.71)
4.97
<0.0117.4
2.812.82
1.82<0.01
>0.05
注:实验组,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属于相关样本的比较,选用相关样本t检验。
表2中信息显示,在选定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相比较,差异很显著(t=4.97,p<0.01)。说明以Z+Z智能教育平台作为主要的认知工具进行实验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对不同层次学生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检验
表3不同层次学生前后测成绩比较
学生
层次人数前测(S)tp后测tp
优生A
优生B14
1173.5(6.88)
70.9(5.22)1.00>0.0587(5.98)
74.2(7.19)4.66<0.01
中生A
中生B18
2253.7(5.47)
50.9(5.22)1.61>0.0571.7(11.56)
54(9.23)5.25<0.01
差生A
差生B1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