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智能教育平台”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把它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4、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原则
“Z+Z智能教育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
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1、变量分析
(1)自变量:指在计算机数学实验室内,学生针对明确的目标,以“Z+Z智能教育平台”作为认知工具,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发现及生生、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掌握知识,实现意义建构。
(2)因变量: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另外,当实验结束时,对全体被试学生进行访谈,对所有实验学生问卷,了解其认知结构的组织变化情况及数学信心,数学思维的变化情况等方面作为因变量的辅助指标。
(3)无关变量的控制:两个班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两个班实验前的数学平均分基本相同;两个班具有相同的课时、相同的老师、相同的训练量、相同的练习题、相同的测试反馈方式,以及采取的其它教学管理措施均一致。
2、实验对象
本校初三年级八个班的学生先进行解几何题的前测,然后根据测验成绩和有关情况选出条件相近,成绩基本相同的二个班先后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共86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38人。然后按前测成绩高低将每组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生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向学生公布,供分析时参考),其中优等生25人,中等生40人,差生21人。
五、实验材料
在实验中,教材采用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与西乡中学课题组合编、赵小明主编的《超级画板与发现数学》中的几何部分资
料为训练教程,各地历年来中考题目中几何题部分。
难度分半信度系数效度系数
前测
后测0.64
0.710.90
0.840.80
0.78
测验题有关数据(表1)
六、实验内容与过程
1、实验步骤
(1)实验时间:2012年10月一2013年1月,实验为期三个月。
基本步骤是:
①前测:分班前的测验。
②训练:实验组采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教学。
③后测:第一轮实验结束,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
前测,筛选被试,分组分层。分组后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t=0.66p>0.05)。两组中
任选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训练,为期三个月。然后两组均完成后测试题。
在后测中,以等值难题考察实验效果,测验时间与要求同前测。最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
2、训练模式,内容,教法
①训练模式:实验组采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课,学生每人一台安装了“Z+Z智能教育软件《超级画板》”的计算机。训练内容为《超级画板与发现数学》中的几何部分资料(共三十六课时),每周上三节课。实验持续12周,共计36节课。具体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学习活动计划,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在对比联想中发现数学规律,主动学习,实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②实验组具体实验形式归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