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成果,从一般意义来说,都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说来,认识论、价值论、评价论和系统评价理论作用则更为直接。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首先提出要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不是价值的本质,而是评价。马克思价值理论则强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作用。-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奠定了评价价值论的基础。 评价价值论强调评价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主张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合规律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评价的三个主要环节是确定评价目的和评价的参照系统、获取评价信息、形成价值判断。而评价的参照系统由对谁或哪一方面、与什么相比、以什么标准、谁认为有价值四个方面构成。评价因人、因时、因情势不同而不同的显著特征掩盖了评价的确定性和普效性。评价具有判断、预测、选择(比较取舍)和导向四大基本功能。 由于学术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精神劳动,因此其评价有其特殊性。只有具有本专业知识,才能对本专业研究进行评价。基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评价。人文社科评价的专业性、复杂性与评价对象对大众影响及其效果的感觉性、表面性;真理的一元性与价值的一元和多元性交织在一起,増加了对评价体系概括的难度。但唯其难,才更具有挑战性和理论魅力。 系统评价理论则为构建人文社科评价体系提供了直接依据。据此可以将评价活动看成一个系统,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均应按系统最优的方法进行运作。大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则由更小的子系统组成。通过对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分析,使得许多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清晰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根据系统分析的方法,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应是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完善的体系结构要求组成的要素必须全面完整、含义界定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功能衔接、逻辑性强,这些是构建评价体系所要遵循的原则要求。 构成评价体系的要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有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对所有的具体评价项目而言,评价目的最为重要,它制约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程序等制度的制定或选择。任何评价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达到评价的目的。所有评价都需要确定评价的是什么具体内容,以什么准则来评价,即都需要评价标准及指标,它关系到评价结构的性质和意义。为了使评价相对公正、可持续、健康发展,各类评价都需要将己被证明是正确的方式、方法、标准、程序等形成规程,即评价制度。学术评价也不例外,一个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应该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和评价制度六大要素构成。这六大要素构成了评价体系的第一层次,而第一层次的每个要素又包含各自的子要素。 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社会及媒体等。在现行的学术评价实践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学者、专家、同行个人或群体、学术机构、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电视、科研管理部门等,它们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能发挥不同的评价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或同行评价。 学术共同体,亦称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community),是指有着共同学术目标、有着专门学术训练、以学术研究为志业、大体自治的学者组成的群体。即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动学术的发展,从而形成的群体。按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必须-以学术为志业’,在这里,科学成为了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人生态度,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这里强调的是一群而不是一个;是有科学精神的同行,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同行。因此学术共同体的概念比一般同行”的概念更严格,也更有意义。由于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的研究者熟知该领域的学科发展概况和学术思想,并且遵循的是同一套研究范式,因此他们比外行人更清楚某人或某成果在学术上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应用前景。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术上的分歧,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尽管学术共同体也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但没有别的更好选择。”不同的学者可能提出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通过学术争论辨明真伪(当然也可能有例外),但学术观点的正确与否不能用投票来决定,也不能由媒体报道宣传次数多寡来认定,更不能单纯由科研管理部门来决定。多数人赞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否则就不会有科学,也不需要科学。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是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的一种新表述,要求评价者不仅精通专业,而且要具有科学精神,人品好,自律强。选择适当的评价者是评价能否合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目前评价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如没有选到小同行”,因为现有的多数专家库或同行库里只注明专家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没有分析到三级或更专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又如专家库的信息,尤其是研究信息、成果信息、健康信息、信用信息等没有或増添、修改不及时,都对选到合适的评价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者的自律和他律,尽快建立健全/评价专家选择数据库”,同时在体制上厘清拥有资源的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权力范围和互相制约的机制,保证实际参加评价的专家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解决了这个评价的大前提,其他问题则不难解决。笔者的团队己在研制此数据库,力争在某些学科尽快投入使用。 另外,作为评价主体的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如何建立、与学术共同体是何种关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尽管在中介评价机构中不乏专家学者,但其资质、能力、公信力等必须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它要为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提供服务和条件。在目前体制下,要建立独立、有水平和公信力的评价机构确实要有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须有突破性改革措施。 2.评价客体 学术评价的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包括研究人员和学者、学术机构、研究项目和计划、学术成果、学术媒体等。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各个评价对象又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如人员就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之分;机构有课题组、院系、大学(科学院)之分,还可以按行政管理系统分成高校、科学院、党校、军事和党政机关的研究咨询机构五大系统等;按行政区划,又有市、省、区域、国家之分。学术媒体包括学术期刊、学术报纸或报纸学术专版、学术网站、电视的学术专栏等。成果可分为论文、专著、研究咨询报告、教材、工具书、资料、翻译、科普、创作作品或工艺品评价等。 长期以来许多评价的目的不明,将教学活动和教材、科普活动与读物一律排除在学术评价客体”之外是个误区。学术的四种类型实际上是四个功能各异(不能互相代替),但又互相衔接、层次分明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哪一个方面,当然也不能抹杀它们的区别。还要注意亦此亦彼的成果,如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又名〈经济学》),既是作者原创研究成果, 又是教科书,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科书而不能参加专著的评奖。总之评价目的要明确,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对象。 学者和学术成果是最重要的评价客体,因为学者是推动和导引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的关键,其中学者的品质和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学术成果则是评价人员、机构、乃至国家研究实力的基础。学术期刊(包括开放存储等数字期刊)作为知识传播的一种特殊媒体,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主要论场,是学者深思熟虑的记录型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证明,是进行知识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对于学术期刊的评价,有助于建立稳定合理的学术交流体系,从而推动学术的交流和健康发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