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

时间:2015-12-21 11:56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叶继元 点击:
摘要:目前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概括,普遍存在着定性、定量等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而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的三位一体新概念组合的提出可以合理解释评价的历史、现状及预测未来。合理的评价体系应由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及指
  摘要:目前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概括,普遍存在着定性、定量等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而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的三位一体新概念组合的提出可以合理解释评价的历史、现状及预测未来。合理的评价体系应由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及指标、方法和制度六大要素组成。对任何一项评价,都应形成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标准、指标、方法的运作模式。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澄清评价领域的模糊认识、明确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方向和路径、提供评价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评价体系;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近30年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研究成果数量快速増长,规模不断扩大,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不断问世的大量研究成果中,具有实质性创新的成果少,而一般性成果多,且各种学术不端和腐败现象频发。究其原因,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己基本达成共识,除了社会大环境等原因外,更直接的原因是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所致,由此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能体现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特点的评价体系到底是什么?
  1.国内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国内有关学术评价的论文不下数千篇,相关论著也逐年増多,但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的探讨上,直接论述“评价体系”的文献不过十余篇,与“评价体系”有间接联系的文献也仅几十篇。己有的研究中,有专论成果”评价的1,亦有对现今评价制度的批判°;有试图建立评价体系的,亦有对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或评价机制框架的设想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观点,但从总体看,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基础研究明显薄弱,甚至一些常用的评价术语都不够规范,如在许多文献中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评价制度”、“评价规则”、“评价规范”等词经常混用,没有清晰地界定和辨异,更没有提出一个完整、解释力强的评价体系。
  近年来台湾人文社会科学界也在反思SSCITSSCI(TaivanSocialScienceCitatOnIndex)的评价作用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在其目前的评鉴制度下对学者的评价,往往不进行作品阅读审查,不进行专业审查,而是强调数量式评鉴,重论文而不重专著,致使学者无法着力于文化知识生产之长期而深度的累积。台湾学者对其现行评价状况的反思不乏深度,但有关构建评价体系的专门研究尚未见到。
  从人文社科评价的实践看,随着1999年CSSCI等数据库的出版与各种评价机构的増多,评价的对象己经从对学术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的评价,拓展到对基金项目、学科、机构、人才等的全方位评价。有关管理部门也在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评价改革试验,如代表作制等,己取得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学术评价上还存在着质量和创新力评价弱化、过分数量化、过分形式化、过分行政化和评审专家人情化、评价结果软化等所谓六化”问题,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特点和复杂性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2.国内对自然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自1987年中国科技信息(原为情报)研究所开始每年利用SCIEI、BTP等数据库发布/学术排行榜”以来,国内有关学术评价实践和理论的探讨日益増多。尽管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于2003年就颁布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中国科学院等在每年的评价中积极摸索新的办法,但有关引文数据的评价作用等问题仍然一直争论不休。近期路甬祥有关从比较关注同行评价为根据,实现向更加注重实践和历史检验与评价的转变,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更要经受国家、人民和历史的评价以及韩启德有关我国科技评价体系不完善袖观点的提出,再次说明厘清同行评价等的作用和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3.国外对学术评价体系的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SCLSSCI和A&HCI问世以来,世界各国有关引文数据评价与同行评价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
  水平,应该运用更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1实践中,美国、加拿大等国很注重同行评议和质量标准,尽管/评价学者主要看他在什么层次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拿到什么级别的项目,是否在高层次的学术讨论会上做过重点发言等等”,但美国的学术期刊和学术期刊聘请的评审专家对文章的要求十分严格”。关于评价体系的构建,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博耶(ErnestL.Boyer)有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即广义学术”的概念),有关学者的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的证明(包括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委托人评价)和评价过程的可靠性等四项评价原则,以及明确的目标、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准备、适当的方法、重要结果、有效的交流和深思熟虑的评论六条标准等观点的提出,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尽管他尚未使用/评价体系”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己见体系的轮廓。
  从总体上看,国外同行评价严格、学术共同体素质较高、学术环境较好,但在高校也不同程度存在/不发表就出局”(publishorperish)、“以刊评文”、获终身教授”后难以评价、内容评价和定性评价操作性不强、评价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等问题。从有关引文评价的争论看,不少学者似乎过多注重细节,没有展示出对学术评价的宏观、系统思维。
  4.本文的写作目的
  尽管我国人文社科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评价理论薄弱、评价主体不明、评价目的不确、评价标准及指标模糊、评价方法和手段单一、评价制度不全、评价结果公信度不高的问题,尚未形成能走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公认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而在国际上也没有一套现成的学术评价体系可以直接应用。为了从根本上厘清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应用价值理论、评价理论、系统论、全信息和全知识理论和概念研究法、抽象思维法等,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评价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阐述构建中国人文社科评价体系的意义与可能性,提出人文社科评价体系结构框架,为进一步制定整体而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人文社科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可能性分析
  学术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学术成果、人员、机构、学术媒体展开的价值判断活动,以衡量学术活动及其相关事项的有无、多少、作用和价值。狭义的学术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要求,依据一定标准,达到一定目的有组织的行为;而广义的学术评价还包含个人的评价,诸如学术批评等。体系与系统在很多情况下是同义词,在英文中均为System”,是指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有机整体。但在某些语境下,尤其在体系与系统对举时则有些许差别:体系中的各要素可以有或强或弱的逻辑关系,而系统则更强调逻辑性;体系通常可以包含系统,而系统一般不含体系。比如,国家信息化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六大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每一要素又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理,学术评价体系是指与学术评价有关方面或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对下,这些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要素均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对上,整个体系又处在一个更大的体系中。
  如前所述,我国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很薄弱,与此同时,对现行的评价实践却诟病之声不断,在笔者看来,批评固然需要,但更需要的是积极构建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这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