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3)

时间:2015-12-01 17:17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南国农 点击:
什么是电化教育?对此,我们知道得也不多,更不 深。但是,从概括几本电教概论的一些论述,以下的几 点基本认识还是有的: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什么是电化教育?对此,我们知道得也不多,更不 深。但是,从概括几本电教概论的一些论述,以下的几 点基本认识还是有的: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实 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 术相融合的产物。
  电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 育方式。
  电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
  电化教育来源于美国的视听教育,又不同于美 国的视听教育。中国的电化教育,从它出生之日起,就 是适应着我国的国情,走着自己发展的道路,即以现 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发展道路,解放前 如此,解放后继续如此。有的人只知道它来源于美国 视听教育,而不知道它不同于美国视听教育,而知道 后者对于理解电教本质是更为重要的。
  电化教育是一门学科,一项事业,也是一种产业。
  电化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各种教育:幼儿教育、 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继续教育等。它的施教对象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电化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由四个子系统组 成:普通学校电教系统、高等学校电教系统、成人教育 电教系统、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系统。
  三、摆脱依附,走自己的路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总序中有一段话 说得真好:“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用自己的理论 来解决,让外国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行不通的。也 许有的同志会说,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的。但是,要知 道,马克思主义只是在中国化了以后才解决中国的问 题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马克思主义同样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教条主义 是不行的。东教条不行,西教条也不行,什么教条都不 行。把学问、理论当教条,本身就是反科学的。”14]这段 话对于我们从事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很有指导意义。 也就是潘懋元先生所说的“走依附发展道路是不行 的,而应摆脱依附,走自主创新之路。”借鉴是需要的, 但还要超越。要“有借鉴、有改造、有创新,最终形成具 有本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要摆脱依附,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是什么?对于 这个问题,根据我国23年办电教(教育技术)专业的经 验,我看可以这样回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 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这就是深入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我们应走之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 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强调三个发展:社会全面 的发展、协调的发展、持续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 导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就是我们的办学、教学,都要以 学生发展为本,以实现全体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协 调发展、持续发展为总目标。
  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就是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无论做什么事一确定培养 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制定办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等,都 要想到并依赖这两个方面。要牢记并实践这个公式:
  现代教育 思想理论X现代信 息技术成功的教 育技术专业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是“相乘” 的关系,而不是“相加”的关系。相加的关系,这两个方 面,只要一个方面做好了,得了 100分,另一个方面,即 使是零分,其结果也可以是100分;而相乘的关系,只 有一个方面做好了,得了 100分,但另一方面做得不 好,得了零分,其结果,还会是零分。必须实现二者的 融合,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教 育技术学专业。要想让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得成功,让 它腾飞,必须给它同时插上这两只“翅膀”,一只翅膀 飞不起来,两只才能腾飞。
  办好教育技术学专业,最重要的是要按照上述认 识和思路,做好学科专业建设的三件大事:
  (一)明确培养目标:培养什么人?
  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的,是本学科领域的既懂 教育又懂技术的创造型人才。主要是四种人:
  教学人员一中等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
  技术人员一教育软、硬件开发人员。
  科研人员一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研究、设计人员 。
  管理人员--电教机构、网络教育系统等管理人员。
  这四种人都应是本学科领域创造型人才。这种人 才的基本特征是:
  全面+个性。既是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
  人脑+电脑。既善于用人脑,又善于用电脑。善于用人脑,就是能做到左右脑并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 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美国著名脑 生理学家、199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杰尔斯佩 里说:整个大脑的两半球,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 只有双轮同步运转,车子才能前进。人的大脑,只有左 右脑协调运作,才能发挥出它的聪明才智。
  智商+情商。既有较高的智商,又有较高的情商。
  这种人才的知能结构是:具有“士”字型的知识结 构和三层次的能力结构。
  “士”字型知识结构。“士”字的下面一横表示一般 基础知识,上面一横表示专业基础知识,中间一坚表 示专业知识。传统的知识结构是强调下宽上窄的金字 塔型知识结构,越是基础要求面越宽。“士”字型知识 结构不讲求下宽上窄,它带有一定的跳跃性,强调在 基础与专业的交结处下功夫,主要掌握与本专业有关 的基础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门专业知识。 这种知识结构较能适应信息时代面临的三个挑战:无 限书籍及有限时间的挑战,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 的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 的挑战。在学习中可以大胆采用“跳”、“跨”、“绕”手 法,以避免在外围知识上兜圈子,而集中精力直接捕 捉最新最需要的信息知识。
  三个层次的能力结构。包括:基础层次能力一 听、说、读、写、算、推理、计算机应用;中间层次能 力一专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操作与应用能 力、媒传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一般能力(组织 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科研能力);较高层次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
  对这种人才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六个三”
  二种语言:中国语言、外国语言、计算机语言。 三种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电子理论。 二种媒体:大、小、综合媒体。
  三种技术:编制、播放、维护。
  三种方法:教学、科研、管理。
  三种个性品质:勤奋、思索、创新。
  (二)建立课程体系:应该教什么?让学生学什 么?
  根据上面所说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应遵循的指导 思想、原则公式和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 程体系应由四类课程组成:
  1.教育类课程。占35%。
  必修: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学与教理 论、教学设计、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选修:视听心理学、教育信息学、教育技术管理、 现代传媒教学理论与方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艺术 教育、教育技术哲学等。
  2.技术类课程。占35%。
  必修:摄影与摄像技术、教育电视、多媒体技术及 应用、网络技术基础、教育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选修:程序设计、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绩效技 术、知识工程、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电脑美术、电脑音乐等。
  3.通识类课程。占20%。
  必修:政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
  选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视觉 文化概论、思维科学概论等。
  4.实践类课程。占10%。
  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
  (三)确定办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怎样办学?怎么 教学?
  关于办学原则。应是从两个方面出发:本学科自 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
  举办教育技术学专业,要从社会需求出发,要讲 求社会效益,特别是直接社会效益,这一点很是重要。 有两件我曾经历过的事,虽然已过去十多年,可我仍 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是:1991年秋,我去美国访问,曾参观一些学校。我去旧金山参观一所大学时,在校园内看到 一张海报,有个学术团体正在举行研讨会,讨论的题 目是“垃圾学的对象和范围”。看到这张海报,当时我 感到很新鲜很奇怪,问到陪同参观的该校一位教师, 据他说,美国人每年要制造两亿吨垃圾,垃圾的处理 问题己经成为关系到许多城市的市容市貌、市民的健 康和城市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和研究,并于去年在该校环境管理系新设了一个垃 圾学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当时我听了这个 介绍后,在脑子里浮现了这样两点想法和问题:一是 垃圾竟然也能成为一门学问,并要设专业长期研究 它;二是,在美国经济不景气,不少大学关闭,专业停 办的情况下,竟然会出现垃圾学这样的新专业,这是 为什么?在结束那次访问时,我曾和一位美国朋友谈 起这件事,他在解释中有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句是“适应社会需求,讲求社会效益,特别是直接 社会效益,是我们美国人从事任何工作所遵循的一条 带根本性的原则。”另一句是“社会需求,具有一种神 力,一种巨大力量,它能做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 句话解决了我脑子里存在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在美国 经济不景气,许多专业停办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垃圾 学这样的新专业呢?就是因为它适应了社会需求。社 会需求具有一种“神力”,它能做到“顺我者昌,逆我者 亡”。这个话虽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