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网络学习社区中促进知识深层建构的交互模式设计

时间:2015-11-30 10:0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金涛 点击:
一、研究目标 21世纪是数字与知识的时代,它以信息技术的(o)发展与应用为最显著的特征。信息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促进了人际沟通,资源共享,各种数字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网络学习社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随着Web2.0
  一、研究目标
  21世纪是数字与知识的时代,它以信息技术的(o)发展与应用为最显著的特征。信息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促进了人际沟通,资源共享,各种数字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网络学习社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社区被赋予了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它增加了社区成员主动参与和分享的机会,为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带来了重大变革,并且为学习者认知与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络学习社区教育质量的核心是网络学习社区中的交互质量,交互是知识建构的实现方式,也是社区成员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设计交互模式,从而促进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深层建构。
  二、网络学习社区、知识深层建构与交互模式
  网络学习社区中个体智慧之间的联结、碰撞、交织、互补和集体智慧的凝聚、发展,可使学习者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认识更深刻的见解。W对网络学习社区的界定,作者采用甘永成、祝智庭的定义:网络学习社区是学习团体在互联网上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学习团体由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人组成,他们使用网络通迅工具,通过协作学习、相互交流互动、讨论和协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共享知识、经验、资源和思想,进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和个体智慧的发展,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并能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2]
  Schwier展的重点,把虚拟学习社区分为:思想虚拟学习社区、场所虚拟学习社区、关系虚拟学习社区、礼仪虚拟学习社区以及反思虚拟学习社区。[3]Luppicini把虚拟学习社区分为知识建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化虚拟学习社区、探究虚拟学习社区、实践虚拟学习社区、文化虚拟学习社区以及咨询与发展虚拟学习社区。[4]Ala-Mutka从参与动力的角度把在线虚拟社区分为创作社区、话题兴趣社区,其中,创作社区包括:开源软件开发社区、协作创新平台和公共协作资源;话题兴趣社区包括:兴趣社区、专业社区和基于话题的学习支持社区。[5]
  本文所构建的网络学习社区属于知识建构虚拟学习社区,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知识的深层建构,并且社区成员基于课程项目实践的问题开展讨论,共享知识与经验。
  知识建构的理论认为:_般的建构主义教学以完成一系列任务和活动为导向,学生对为什么进行这些活动缺乏理解和掌控,属于"浅层"建构主义;而知识建构理论推崇的是"深层"建构,它以发展学习社区内的公共知识为目标,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须共同承担认知责任。[6]对知识建构的界定,有的学者从知识的显隐性本质进行定义;有的从知识建构的连续统角度进行定义,即知识建构包含个体知识建构和群体知识建构;还有的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知识建构定义为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网络学习社区的知识传播方式与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不一样,网络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本研究中的知识深层建构是在某_特定的社区活动中,围绕课程项目实践的重要问题,进行相互协作,共同形成观点、思想、方法等的过程,它属于深层次的知识建构。
  著名的远距离教育专家Moore将交互分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交互三类。本研究中的交互是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这两类交互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人际父流能力。何兰学者KarelKreijns提出CSCL环境中的交互功能模型,他指出交互包含认知过程和社会情感交往过程。[8]本研究的交互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为实现知识的建构而进行的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信息交互。模式是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作的规则,它可将已存在的结构或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来。
  本文的交互模式是为了促进社区成员知识的深层次建构,融合认知交互与情感交互行为,体现交互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步骤,并通过科学抽象的方法所体现的操作程序。本研究交互模式的构建方法是从理论出发,经过类比、演绎、分析等方法提出,并在行动研究中加以完善。
  三、交互模式初步构建
  (一)交互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形成与心理发展应该是在社会环境中、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它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并指出社会性交互中活动与语言是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根本性的差异。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激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持续的谈话,并在相互的讨论中学到新东西,扩大认知结构,并检验那些与别人相左的观念,加以重新建构。[9]
  本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它是研究网络学习社区中交互的根本出发点。该理论对交互模式构建的启发:第_,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第二,社会的建构是知识的来源;第三,学习与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10]该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密不可分,而在网络学习社区中知识的深层次建构不仅仅建立在个体的认识上,而且还要依赖社区成员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互动,体现了个体与社区的紧密联系。每位社区成员所提出的观点与看法对于问题的解决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种观点都是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依据,促成了知识建构。
  网络学习社区中的成员必须通过积极地探究和交流才能完成知识建构过程,他们主动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结合自己的经验,凝炼学习成果,并与其他成员共享。社区成员在跟同伴及教师进行协商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观点,增长了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以及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交互模式要素分析
  甘永成(2005)认为知识建构的发展过程必然经过三个阶段:观点的发散、观点的联结和观点的收敛。哈拉西姆(Harasim,L.M.,1990)认为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提出观点、联结观点和智能收敛,其中,通过协作对话导致智能收敛是关键。[11]笔者在前期的研究中,依据CPS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对话的维度,提出了促进知识建构的社会性交互策略理论框架。该策略的理论框架包含了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认知交互行为表现和情感交互行为表现,其中,四个阶段是指理解问题、产生想法、明确想法、计划途径;八个步骤是指发现困惑、了解问题、界定问题、发表想法、制定解决方法的选择标准、选取解决方法、设计实施步骤、评价与选定实施步骤。认知交互行为包含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两个维度,发散性思维的交互行为表现:提问、澄清、引用、辩护、反驳;收敛性思维的交互行为?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