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分析了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的 已有发展和发展前景。对中国而言,研究语言经济学和语言经济,有着学科自身发展和国家语言战 略发展的双重需要。在强化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加强对我 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及其绩效评估、国家语言经济战略、语言产业对经济的 贡献度及其测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语言经济的发展,壮大语言产业,让语言产业成为国家经 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语言经济语言产业 语言经济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跨经济学、语 言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主要 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 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具体说来,它研究语言形成和演变及其 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语言、语言行为和语言政策 如何与人力资本、就业、工资和收入分配等相关。主要包括:(1)语言与经济的关 系(语言本身作为_个产业以及语言产业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度及其测度、语言作为人力资本以及人们 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行为及其成本收益核算、国家的 语言经济战略等)。(2)经济学角度的语言本身的演 变规律,包括作为信息载体及传播工具的语言和作 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的不同的演变规律以及相关的政 策制定等。(3)_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战略,例如: 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战略、推广普通话战略和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等。 语言经济学越来越重要,不仅作为一门新兴交 叉学科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语言产业和 语言经济已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语言 经济战略和语言战略,是我国经济战略和文化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研究语言经济学对 于国家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发展、语言政策战略制 定及实践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国 内外语言经济学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重 点讨论了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问题。 一、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者们普遍认为源于 Jacob Marschak(1965 ),他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 研究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 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 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但是他 的研究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使得后续的语言经济 学研究不得不另辟蹊径。 语言经济学产生的另一个背景是加拿大的双语 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民族主义在全世界范 围内高涨,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首要象征,因此那些处 于多语环境下的民族独立国家如何制定官方语言, 便成为它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是一个非常棘 手的问题,在因英法战争而长期饱受语言问题困扰 的加拿大尤为突出。在政治解决办法失灵的情况 下,一些国家尝试转向经济学寻求帮助,对语言现象 进行经济学分析的需求便应运而生。AlbertBreton的论文《民族主义经济学》(Economics of National- 1Sm,1964)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开启了加拿大经济学 界对双语和多语现象的研究。由于切入点是民族主 义的视角,此时的研究更像是语言社会学或是社会 语言学的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有语言与民族主义、语 言不平等与社会经济地位等。 非常巧合的是,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在 20世纪60年代逐步兴起。研究人员发现,在教育 投资中,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而语言学习 作为_种人力资本投资必然要有其成本和收益。这 为Marschak的语言经济学思想(语言具有价值、效 用、成本和收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受人力资本理论 和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起,以加 拿大为代表的北美移民国家开始将语言经济学研究 重心移至从经济学角度对双语教育、语言政策、语言 规划,特别是语言与收入关系等方面的探讨。研究 人员开始注意到语言技能在劳动收入差距问题上的 解释作用,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研究移民因掌握不同 语言而导致收入差距的实证文献不断涌现(如:Car liner,1981; Grenier, 1987 ; Chiswick & Miller,1995 等)。在北美研究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初以瑞 士、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也开始用经济学的理论 和方法对语言政策、双语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展 开了研究(如:Grin,1996 ;Dustmann, 1994 等)。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