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信念研究的现有成果 按西方对教师信念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教师信念被定义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对象的主体性认识。教师信念涉及教师对职业、教学能力和设计、学习观念、因材施教和师生关系等诸方面(Woods,1996;Freeman,2002;郑新民,2005;王慧霞,2008;吴广义,2008)。教师信念的复杂构成代表了教师潜在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信念的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教师观念既可以帮助教师体念自身的教学处境,分析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又可以对这些问题做出适当的回应,进而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国内学者对教师信念的研究还指出,构成教师信念的多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和动态发展的;由于教师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不同,其信念还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具有价值观念和一定的政治倾向(郑新民,2005)。 对于教育和教学而言,对教师信念的研究的意义在于,当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时,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行为会被受到其固有的信念所左右,从而会影响到人才培养和教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的固有信念,包括教学理念、学习的理念等均会起作用,不断地修正教师的信念以适应具体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由此可见,教师的信念和教学实践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三、国内教师信念研究 国内对教师信念的研究进程比照国外的研究来说进行得比较晚。教师信念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教师信念的调查、哪些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强化师生互动等方面。也就是说教师信念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对教师信念的外在体现上,而不是对教师信念的形成,以及教师信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没有开展教师思想、决策和判断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自2002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异军突起,现在已经发展到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经逐渐发展到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别,而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职教育每年的招生人数、在校生规模都已经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些年来,国家在高职教育投入、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等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其本身的巨大发展潜力。 但是无容置疑的是,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其诸多不足。首先从高职院校的源起来说,多数的高职院校要么是以前的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升格而来,或者是由几所不同的职业院校合并升格而成。真正单独建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数较少。其次,随着这些院校的升格或合并升格,其师资力量的主体还是原来的中等专业(职业)学校的教师,其教学的理念不是能马上就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各高职院校都面临着师资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解决办法一是大量引进新教师;而是对原有的教师队伍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在职培训。这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大发展中存在的师资问题,至少是在暂时解决了师资数量上和一部分的质量上的问题。通过大量引进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师资数量的问题,但是由于引进的渠道单一,新教师可能在学历上都能达标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可以说是缺乏必要的教学信念支撑,大批量的新教师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原有师资的再培训和提升计划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为解决原有师资的学历不足以应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对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的作用也不明显。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大发展过程中的师资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