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普遍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都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有效地教育好80后、90后的高职学生。加之,随着越来越多的年青教师不断加入高职教师队伍,在年龄、知识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给整个教师队伍群体带来了很多新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新教育设备和先进的教育技术的不断引进,高职教师也面临着要不断学习的压力。同时,随着对高职教育和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对师资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校都普遍意识到了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而,在新的情况下,加大对教师的研究尤为必要。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书匠形象和潜在的惰性思维,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念建设变得极为迫切。 虽然国外对教师信念(teacher'sbelief)问题的研究开展较早,国内也有部分专家对此教师信念问题有过不少的引介,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内教育界对教师信念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教师信念的研究还比较肤浅,主要还是停留对国外教师信念研究的介绍,抑或开展一些零星的教师信念调查等方面。为引起国内教育界对教师信念问题的重视,本文将简单回顾教师信念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当前的教育实际情况下应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信念建设问题,以起抛砖引玉之功。 一、西方对教师信念的研究 西方对教师信念的关注和研究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但对教师信念进行深入研究则是近代的事情。近代教师信念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郑新民、蒋群英2005)。第一个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初创的时期,研究的关注重点是分析教师的教学实践,由此来推论出教师的信念情况。换言之,当时对教师信念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观察教师信念的外在表现上,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实践和教师的教学技术运用等。几个观察和研究的方面还比较独立,对几个研究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也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教师信念本身的研究。 到了80-9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信念研究逐步扩展到了学生、家长、社区(社会)、以及其他教师等,研究的结论也进一步认为教师信念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交互式的对话交流过程。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研究范围的扩大,教师信念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立的体系。
90年代以来,教师信念的研究又开始返回到对教师本身的研究,明确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决策者的作用(Freeman2002)。也就是说,教师信念研究又逐步的返繁回真,摆脱了对影响教师信念各个因素的纷繁芜杂的放射性研究,回到了一个以教师为统领的研究体系,回到了教师信念的形成以及因之而起的教师信念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上来。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