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乏构建指导中国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般理论 大量的研究文献解释了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但没有提炼出一般化的理论或分析模型,更没有演化出指导中国实践的一般理论。发展经济学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把研究的重点导向了倒U型曲线是否得到证明的争议上。用新古典经济学来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并形成一大批专题性研究成果,但囿于新古典经济学要素价格与其相应份额的对应研究,缺乏在专题研究基础上从更高层次进行总体性抽象与概括出一般理论。 对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言,不确定的产权制度、双轨运行的要素价格制度以及城乡有别的公共服务制度都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治理的艰难施加了更多的约束条件。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将制度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变量纳入分析框架,进而揭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约束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9). [2]常兴华等.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5):4. [3]肖潘潘等.哪个基尼系数更靠谱[N].人民日报,2013-02-05. [4]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5]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J].经济研究,2011,(4). [6]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城市、农村和区域[J].改革,1992,(2). [7]常兴华等.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1). [8]陈宗胜等.关于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理论的讨论与验证[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3). [9]Benabou R. Inequality and Growth[J].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996, (11):11-74. [10]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2,(8). [11]Kuznets S.Economic Gri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1):1-28. [12][美]罗利.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A].阿西马科普洛斯.收入分配理论[C].赖德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45. [13]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62. [14]陈广汉.增长与分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02. [15]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3,(2). [16]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 [17]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2). [18]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A].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55. [19]Lewis A W. Economics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2):139-191. [20]Jorgenson D W.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J]. Economic Journal,1961,71(282):309-334. [21]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u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imic Review,1969,59(1):138-148. [22]赵树凯.纵横城乡-农民流动的观察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3]许经勇.解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原因[J].调研世界,2009,(9). [24]顾海英等.现阶段"新二元结构"问题缓解的制度与政策[J].管理世界,2011,(11). [25]孙秀林等.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26]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姚志勇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0. [27]董全瑞等.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分析与治理[J].中州学刊,2010,(4). [28]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 [29]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R].北京大学CCER内部讨论稿,2003,(10). [30]温涛等.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31]张东辉等.人力资本投资、就业双轨制与个体收入差距[J].福建论坛,2007,(10). [32]陈志刚,王皖君.金融发展与中国的收入分配:1986-2005[J].财贸经济,2009,(5). [33]叶志强,陈习定,张顺明.金融发展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2). [34]厉以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安定和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5]马明德,陈广汉.中国居民收入不均等:基于财产性收入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6). [36]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37][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9. [38]]董全瑞.农民增收综合论[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42. [39]董全瑞.简论贫富差距的合理与否[J].长白学刊,2002,(1). [40]赖德胜,陈建伟.我国收入差距正迎来缩小的拐点[N].人民日报,2012-04-10. [41]李实.理性判断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J].探索与争鸣,2012,(8).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