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时间:2013-09-13 15:57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邱忠霞 张英魁 点击:
在反腐败斗争中,权钱交易、权力寻租、奢靡腐化等一些显性腐败现象容易为人们所识别、所重视,而一些隐性腐败问题却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中国的隐性腐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腐败隐于人际交往之中,二是腐败隐于部分公众的心理承受之中,三是腐败隐

  当今世界各国均面临着艰巨的反腐任务,我国的反腐形势同样异常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①众所周知,腐败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贪污受贿、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这些腐败行为已经被公众所充分认知并被制度与法规所明确界定,成为公众熟知的显性腐败。面对不断深化和强化的反腐败斗争,个别企图以权谋私者会寻求更为隐蔽的方式,由此衍生出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隐性腐败形式。这些隐性腐败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深层危害性、形式多样性等特征。一方面,隐性腐败行为在不断消解着反腐的成效;另一方面,隐性腐败行为在更深层次上侵蚀着公共利益。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审视隐性腐败及其危害,着力建构有效的隐性腐败治理机制。

  一、腐败隐于人际交往之中:文化传统之维度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获取信息、增进情感并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际关系文化传统的国家,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深受人情文化因素的影响。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是一个情理社会,人们在做人、做事与判断上不仅仅要从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和条文制度所规定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还要从具体的、情境的以及个别性来考虑,即所谓的合情合理、入情入理、通情达理。"②在公共组织的人际交往空间中,如果政府行为受到人情因素的干扰,则极易产生腐败,腐败分子可能会以正常的人际交往为名行以公谋私之实,诚如有学者所言:"在以情感与利益作为黏合剂所缔结的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下,人们总是以情感与利益的因素来化解刚性的制度和理性的原则。"③从我国的人际关系文化传统来看,亲情伦理、礼尚往来和等级观念等因素常易导致为"己"谋私、私人利益侵蚀公权及官官相护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为"己"谋私隐于亲情伦理之中

  政府官员的工作动机及其行为并非完全具有"公共性",现实中因扩权、升职、聚财而参与腐败并受到制裁的腐败官员并不少见。而一旦当官员将一 "己"之利扩大到家庭、家族或宗族之利时,则谋大"己"之利的行为会带来腐败之患,比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原局长韩某腐败案,海南省地税局原副局长陈某与妻子、妻弟共同受贿案等无不显示了个别官员的偏好主义行为--为了家庭小集体私利而滥用公权。我国是一个重视亲情伦理的国家,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关爱家庭、光宗耀祖等伦理观念。但如果公共管理过程受个人亲情伦理因素影响,这可能会破坏公共管理伦理规范,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腐败行为发生,诚如有学者所言:"亲情、人情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典型特征,但亲情、人情对公权领域的渗透必然导致公权力的扭曲。"④在我国,亲情伦理对社会规约的影响非常深厚,以致为个别政府官员恩及姻亲的"惠泽之举"提供了合乎情理的庇护,"贪污腐败、敲诈钱财对于公众是一种恶行,而对于家族和'圈子'却是美德"⑤。应该明确的是,亲情伦理因素干扰公共权力运作,极易导致家庭小型腐败案发生,而这种腐败在某种程度上又受亲情伦理"保护",如此带来深层危害。

  (二)利益侵蚀公权隐于"礼尚往来"的传统之中

  正当而有效地行使公权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是政府官员的基本职责。但在现实生活中,公权受利益侵蚀而发生行使扭曲的问题却甚为常见。利益侵蚀公权指的是公共权力运作受到各种非公共利益因素(特别是个人经济利益、政治目的、人情等)干扰,而导致公权交易(如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物交易等)现象的发生。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尊崇人际交往的"礼尚往来"原则。礼尚往来可以增进情谊。但是,许多时候,送礼和收礼的功能却已经异化,"礼"由传统人情交往工具向权力交易工具转变,"在礼文化下,人与人交往变成了一种施惠和受惠的关系,礼成了一种润滑剂、黏合剂,一种谋生、求官和发财的手段"⑥。官员利用婚嫁丧娶等机会,大肆收受礼金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⑦更进一步说,"礼尚往来"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负债感,这种负债感往往也会加剧腐败行为。在中国人的交往中,"一旦人们认为欠下他人的人情,很容易就陷入情感性回报的循环。而在许多腐败案件中,接近政府人员的所谓朋友在交往初期会投入大量精力、时间、金钱培养与涉案官员的情感,建立起亲密关系,从而使政府人员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欠人情债'的感受,这种心理增强了其做出腐败行为的倾向"⑧。实际上,中国的许多腐败隐藏在人们所认为的正常交往过程中,腐败者会以"礼尚往来"作为挡箭牌进行以利侵权。

  (三)官官相护隐于等级观念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下属受上级领导操控、官员之间互相包庇而共同腐败的现象极具顽固性和隐蔽性。"官官相护"的腐败一般发生在上下级、同级或有利害关联的官员之间频繁的业务联系或日常交往中,其打造出的腐败链条,降低了腐败的成本和风险,成为腐败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行业性腐败窝案的频发多发反映出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甚是严重。为何腐败串案频发多发?从文化传统视角来审视,可以发现,等级观念是我国腐败串案频发多发的一个思想根源。一方面,深受等级观念残余的影响,在政治生活中,民众和官员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认知和行为倾向,民众甘愿服从,官员惯于领导,这种状况弱化了民众的监督功能,而使官僚势力得到强化,个别官僚小集团会自觉或不自觉为"官官相护"的腐败者提供保护伞。另一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延伸到公共权力领域之中,官僚等级观念更是浓厚,再加上利益均沾因素的融入,很容易导致官官相护腐败链条的形成和官官相护腐败现象的发生。此种腐败危害性甚大,给反腐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腐败隐于部分公众的心理承受之中:社会认同的维度

  在社会上,有一部分公众受非理性因素影响,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对一些隐性腐败表现出习惯、漠视或宽容的态度,甚至形成某种社会认同。这种认同的态度,助长了腐败蔓延,降低了反腐成效,不利于反腐氛围的营造,诚如有学者所言:"人民群众对各种腐败现象虽然深恶痛绝,但对不少社会上存在的'亚腐败'现象则采取漠视、宽容或认同的态度,促使'亚腐败'思想和行为的产生与蔓延。"⑨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