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树立一个理想主义的维度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再加上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化并没有从社会基础的变革中全面启动起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也曾试图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不仅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且导致了人们的乌托邦情绪高涨,不仅使平均主义大行其道,而且造成了普遍的贫穷。这段历史给人们造成了深刻的记忆,因而对乌托邦的认识也因此而定格,因此,"告别乌托邦"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呼声。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现代化迅速启动了起来,市场理性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经济社会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经济瓦解着传统社会的基础,效率追求成为普遍的原则;理性主义解放着人们的思想,自主创造成为人们的选择;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使人们更加求真务实;社会开放打破了封闭的格局,资源和人口实现了大范围的流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髙。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也从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分化不断加速,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理想主义走向失落,生态环境空前恶化,享乐主义得以蔓延,并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当年马克思说过:"金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它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金钱贬低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金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独立自在的价值。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固有的价值。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异化的本质;这种异化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3]52在今天的中国似乎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市场经济发展是工具理性主义张扬和扩张的过程,工具理性服从必然而不关注自由,坚持效率而不顾公平,遵循物逻辑而排斥人文关怀,凝视当下而漠视未来,强调竞争的公平而不关心普遍幸福。正是在市场理性的畅行中,人的精神生活枯竭了,多种需求被单一化了,道德的价值被边缘化了,自由的想象力萎缩了,精神家园荒芜了。这就使崇髙被卑下所取代,互助被竞争所同化,在告别乌托邦和认同现实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理想主义维度失去了生存和生长的社会生态环境,导致了线性发展观的通行无阻。财富成了强者的骄傲,贫穷成了无能的标志,社会主义应有的诚信友爱、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和理想信念也似乎失去了自己的意义。万俊人说:"市场既不相信过去,也不相信未来,它只相信当下的现实结果和实际利益。这经济生活原则原本就与超现实的文化理想或价值信仰有着天然的内在紧张,如果失去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约束,任由经济理性无限扩张,甚至将人类生活世界的一切都市场化、经济理性化,那么,人类的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就会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不言而喻的命运。"[11] 理想主义的失落和功利主义的畅行并不是人们的理想,而是使人们感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树立起一个理想主义的维度。为此,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批判中形成的唯物史观和社会理论核心范畴的中国化体现,也是这一核心范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有机结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是,在理性主义的思维范式下并不能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只有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超越精神、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理论、理性主义判断和理想主义追求内在地联系起来,才能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解读。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个维度,前者要求人们注重现实、面向实际,在理性主义原则下探求自然的秘密,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后者则要求人们超越现实,在对更髙社会境界和人的自由的追求中以想象和思辨的方式拷问现实,然后在理想之光的照耀下看清脚下的路。赫茨勒说:"文明发展的进程多少总是生生不息的巨大物质与精神力量的综合结果。其中某些力量正日益变得清晰可辨。在这些力量中精神力量起作用的因素乃是那些巨大的、循环重复的运动或按节奏起伏,一浪接一浪的,结集在一起不满于现状的浪潮,它们先是横扫一方,然后又横扫另一方。"[7]254在理性主义的思维范式下,现实主义维度与理想主义维度是不可通约的。所以,人们把现实主义交给了市场经济和工具理性,又把理想主义交给了宗教和唯心主义。马克思的历史贡献在于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现实主义的维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为社会主义运动确立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维度。这种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契合点就是对资本主义和人的异化的批判。 把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统一起来,就为理想主义维度的确立提供了根据,也体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即把市场经济与民生幸福,工具理性与道德建设,现代发展与传统创新,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统一起来,并从中理清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消除市场经济和理性主义的悖论,不仅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树立理想主义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在对理性主义的判断中实现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工具理性在社会发展中都有积极作用,但它们又有不可否认的悖论。这种悖论的突出表现就是在物的增长中所导致的人的异化,"正如在现代主义的未来主义和技术--牧歌的诸种形式中,作为主体的人--一个在这个世界上/中能反映、判断和行动的生物--已经消失"[12]。人的消失是指人已经不能按照自己应有的意志和自由而生活,而是把自己视为为财富和地位而生存的动物。这就必然降低人的品质并由此引发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理想主义主要不是一种目标,而是在对理想目标追求中体现出来的批判性超越精神。这种精神一是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动力,二是使人们在理想追求中摆脱现实的困扰,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健康发展。 其次,它可以在对未来的追求中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任何改革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总是在应对现实的弊端中展开的,但真正有成效的改革都是在反思历史、判断现在和追求未来的大思路中形成的。但当改革进入困境的时候,就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形成新的视野。远大的理想可以树立更髙的目标,揭开社会不断变革进程的一道道序幕。所以,拉塞尔·雅各比说:"我们并非只能在理性的建议和非理性的乌托邦思想之间作选择。乌托邦思想既不曾破坏也没有贬低真正的改革。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切实可行的改革有赖于乌托邦理想--或者至少可以说,乌托邦理想推动着与日俱增的进步。"[13]再次,它可以形成人们的价值理想并在实践中提升人的品质。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经济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充满矛盾的实践中曲折进行的过程,这其中除了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之外,还有许多误区和陷阱。赫茨勒说:"理想是目标,也是向导。因此,现实和理想虽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知道,除非有一个崇髙的理想树立在它的面前,现实是不会有长足进步的。"[7]266267社会主义从现实走向理想,是人们在理想主义的目标下确立起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并在它们的引导和规范下不断地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不仅是理想与现实联接的关键环节,而且是使人自身在日常生活批判中不断克服异化,提升人的能力和品质的必然途径。理想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维度,实现理想主义的重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张彭松.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2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6]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姚仁权,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539. [7]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张兆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9]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M].章国锋,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23. [10]林慧.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2. [11]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55. [12]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 [13]雅各比.不完美的图像: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思想[M].姚建彬,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1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