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中国的产业转型更加紧迫;同时,随着长三角、京津经济区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大力实施,内地省份对当地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进入2013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让本来出口困难重重的广东传统外贸企业压力倍增;在以上种种环境影响下,广东珠三角地区,这个传统聚集外来务工人员的核心地区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也正在逐步下降,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减少,每年春节刚过,用工荒愈演愈烈。从而迫使以往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赚取利润的传统加工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升级必然需要大量的懂技术、有头脑、有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蓝领工人,这些要求是以往大部分初期来广东的务工人员所不具备的,而这些恰恰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传统的人才培养中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方式的弊端也慢慢显示出来,比如,毕业生对企业忠诚度较低,跳槽教随意,人文素养有待提高等。因此,在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适度改革。 笔者工作单位位于广东经济欠发达的粤东山区,根据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近7年、近4届超过500名大专毕业生的统计分析,有六成左右的毕业生前往珠三角地区工作,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就业率可达到96%以上,但是,在半年内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跳槽现场频频发生,有不少人甚至已经跳槽过2次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较高的就业质量体现在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高、综合素养教高、有做储备干部的潜力,可以作为企业重点人才培养等方面。 那么高职院校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改做哪些准备?从而让毕业生如何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提高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应当加强研究和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求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部门将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在首位;学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应当广泛的收集用人单位的信息,并且保持与相关单位的密切联系,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全面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相关企业的用人情况;为了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针对用人单位的违法事件应当积极的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毕业生就业的立法力度以杜绝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的不良现象。 为了全面落实毕业生的去向,应当对毕业生按照层次和类型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以明确定位。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使得毕业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就业或到基层建设锻炼等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毕业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完善自我,增长才干。 第二、日常教学应该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学习。 学校设置的专业以及课程应当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较少企业用人与高校培养之间的差距,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以及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则是大学生日后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由于学校与社会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只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此外,专业技术能力是对高职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核心的能力要求。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技术实践能力,才能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通过开展相关专业技能练兵,引导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同时,以各种省赛、国赛为载体,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以赛代练,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准备、竞赛等方式强化学习。从而提高毕业生的手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在学生自己兴趣爱好的下以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所从事工作做的一个方向性的方案。因此,加强“大专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 成立由就业指导中心及各系有关老师组成的“大专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小组”,从入学开始,对大专生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辅导,一年级进行专业认识、养成教育,侧重生涯剖析、生涯设计,自我定位;二年级进行丰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教育,夯实基础,强化实践、侧重生涯诊断,拓展素质;三年级进行职业导航教育,侧重生涯导航,择业就业。还可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活动,帮助大专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引导大专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采取积极行动,将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第四、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以“两课”和“职业道德和创业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为补充,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开展常规指导。在不同的时期适时的开展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主要包含专业发展方向、实践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与面试技巧、个人形象与礼仪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和就业形势,合理制定求职期望和战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修正职业规划,做好实习前的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必须向灌输 “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让毕业生懂得只有先充分就业,在就业过程中慢慢寻找合适的机会;同时,教学过程中必须全程灌输“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让毕业生具备更高的职业修养,只有这样,用人单位才会更加看好和栽培毕业生。 第五、加强毕业生职业素养教育。 学校积极邀请校外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通过方式灵活多样的讲座,以企业文化为主题开展讲座,潜移默化的向毕业生灌输“职业人”的理念,塑造成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敢担当、有好习惯的好职员。 同时,积极组织好学生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访谈职业人、调研社会、走访企业等多种方式真正的走进社会,去感受职业人的思想和现状,学习如何才能具备一个职业人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潘祖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9). [2]夏建军.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1(29). [3]王岩磊.论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