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作者还采用颠倒手法,将人们的传统观念加以颠覆,让人们在颠倒的空间里体会到不一样的道德伦理,如君子国人人“不争”;女人国男女地位社会角色的颠倒、白民国表面儒雅实质肚内“墨水”空空,等等,这些都是与传统的道德伦理或认识相违背的,虽然是颠倒众生,却从另外一个新奇的角度批判了现实社会空间所存在的一些道德伦理缺失的现象。
第三,作者采用的另外一个空间刻画手法就是反讽,作者借主人公的视角观察各国风貌,对一些现象进行了明褒实贬的写法,例如,对唐敖等人在淑士国的经历并未作半点评价,只是让他们一进该国就极言其“酸”,就连饭馆的小二开口都是文绉绉的酸腐之语,在文中虽不言他们的腐朽,读者却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空间里的腐朽和因循守旧。
二、叙事空间的深层意蕴
叙事学家米克·巴尔将小说中的空间分为结构化空间与主题化空间,“结构化空间是一个结构,一个行动的结点。在这样一个容积之内,一个详略程度不等的描述将产生那一空间的具象与抽象程度不同的画面。空间也可以完全留在背景中。不过,在许多情况下,空间常被‘主题化’,自身就成为描述的对象本身。”{2}《镜花缘》中的叙事空间,既是为推动情节而设的结构化空间,又是包含着深刻内蕴的主题化空间。
(一)现实生存空间的挤压
李汝珍“作为生活在清代中期科举社会中的封建文人,终其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将全部的精力和才华用到了文学创作和音韵的研究上,为后人留下了文学名著《镜花缘》和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3}。《镜花缘》中的主人公唐敖与他有着极相似的经历,唐敖因为种种原因与仕途无缘,在一次考中探花后,却因被指结交叛党而与仕途再一次失之交臂,在受到现实空间的不断挤压后,他最终放弃科举,转而游历海外,即由作者虚构的域外空间。
书中还有很多受到现实空间挤压的人物,飘零海外的十二名花仙子,起义反武后的名将徐敬业、骆宾王等人,他们由于讨伐失败而被武后剿灭,其家眷被迫逃往海外。即使逃到不同国家,他们依然要面临各种生存威胁。李汝珍生活于清乾隆时期,封建统治的不断强化,对知识分子的高压政策,使文人不断感到现实的压迫,在小说中,作者写唐敖远游海外,写逃亡的人不断寻找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都是作者对现实空间不满的体现。
(二)借域外空间影射现实
在遭到现实生存空间的挤压后,李汝珍将目光转向虚幻的域外空间,他通过放大各个空间中的突出特点影射现实。
在《镜花缘》中,作者肯定了妇女的地位,对于“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作者巧妙地把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颠倒过来。林之洋在女儿国受到的像缠足之类的残酷对待,实际上正是现实生活空间里男人施加给妇女的。在这里,作者通过他的大胆想象和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妇女在封建社会里的悲惨的遭遇。
对白民国与淑士国等国的描写,实质上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深切嘲弄,白民国国民表面儒雅、实则对学问一窍不通,只知读死书,淑士国国民表现出的酸腐,都是清代科举制的严重弊端的再现。
无肠国的人十分吝啬,尤其是上层贵族的钱都源于他们对奴隶的刻薄贪吝和残酷剥削,书中写道,无肠国国民吃下的食物不经消化会马上排出,所以贵族们为了节省把未消化的食物用来养活奴仆,正是对清代上层阶级道德沦丧、为富不仁的批判。
书中还有一系列的国家,他们的国民由于人性中的恶习而导致了身体的残疾,如两面国中的两面人,他们如同墙头草一般,喜欢见风使舵;结胸国的好吃懒做,导致他们的胸前不断地鼓起;还有翼民国的“爱戴高帽子”、豕喙国爱撒谎……其实他们人性中的恶德在现实空间中也是大量存在的,作者夸大的他们的恶习,让他们的身体由于恶习而导致残废,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警示。
(三)构建理想生存空间
整部作品中,作者虚构出了三十多个具有不同风貌的国家,主人公的游历过程,其实也是作者不断地寻求理想社会、渴望构建理想生存空间的过程,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就从这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社会空间里被凸显出来。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