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互联网思维下电商物流创新与传统物流转型(3)

时间:2016-06-04 09:32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李冠义 点击:
2.电商物流发展的外在条件。(1)需求主导纵向关系,以买方势力主导的逆向整合供应链重塑物流价值链。(2)新技术推动企业创新,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主导的新技术升级了电商物流的服务方式。(3)网络化协调,

  2.电商物流发展的外在条件。(1)需求主导纵向关系,以买方势力主导的逆向整合供应链重塑物流价值链。(2)新技术推动企业创新,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主导的新技术升级了电商物流的服务方式。(3)网络化协调,平台化组织形式,放大了电商物流的组织规模和效应。(4)渠道融合线上线下, 以O2O合作完善物流服务体验。这些外部条件共同推动了电商物流的发展。
  3.电商物流发展待解决的问题。(1)电商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平衡主要便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日物流峰值造成的不平衡。电商节日购物形成的物流峰值,淘宝的双十一、京东的618等各类电商节日等人为造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造成的购物高峰和由此引发的物流拥堵。另一个是城市电商物流和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不平衡,农村由于人口密度低、电商交易量不大以及物流基础设置较为落后,所以相比城市电商物流出现了发展的不均衡。(2)电商物流承载的支付问题。电商物流即负责货物配送,同时也是连接客户的收款终端。我国电商的货到付款比例较高,而电商物流作为货到付款的承办人直接影响着电商企业的资金流。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安全问题都是发展过程的隐忧。(3)物流配送品类与配送手段瓶颈。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药品配送、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家具、家电等需要大件商品的配送都对物流配送有特殊的要求,制约了物流配送品类的拓展。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电商价值链的最后一段, 作为与客户直接接触的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由于配送成本高,服务体验有待提升,一直是物流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4)配送服务与用户体验问题。配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配送服务直接影响了网购的最终用户体验,配送服务水平不高表现在:送货时效性差,不能按约定时间送到货物。二是货物在配送途中破损;三是投递人员服务态度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客户体验。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电商物流与传统物流的融合发展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商物流对传统物流并非简单的颠覆,而是思考如何通过学习电商物流的高效运作,融合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传统物流进行转型升级,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出发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电商物流和传统物流对接融合,将大大改善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
  (一)需求社会化,供给专业化,加强物流市场平台建设
  1.物流需求社会化。物流的需求社会化是以终端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主导力量。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终端消费者在互联网经济中具备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长尾理论解释了在互联网经济下,无论处于头部还是尾部的物流服务都将变为热销,让服务提供方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消费者联合起来形成了无组织化管理,形成了消费者的规模经济。在供需双方规模经济的作用下,物流供给方价格下降,又引致了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形成良性增长循环。物流需求社会化为物流服务商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和效益。  
  2.以物流外包为手段实施专业化。根据分工理论,物流是专业分工必然产生的结果,物流外包也是物流专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物流专业化实施过程中,通过流程再造分离并外包物流等辅助业务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创造了新的物流需求,促进物流业发展,而且提升了物流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3.依托物流市场平台组织资源提升服务。当第三方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线物流市场平台的出现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平台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可以做到集聚供需双方需求,更好的匹配促进交易。同时平台又具备价格非中性,通过价格调节可以实现平台上销量的增加。通过物流平台的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从而不断扩大平台规模,提升资源共享性和合理的资源组织能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以供应链为重点,加强物流业一体化发展
  1.供应链逆向整合一体化。在互联网时代,厂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脱媒”获得效能,供应链上会出现去掉中间环节的重构。企业利用互联网拉近与终端用户的距离,让企业可以以需定产,传统的先产后销的供应链运作被颠覆。供应链由传统的上游至下游的推式供应链变为需求主导的自下游向上游的拉式供应链。在互联网作用下的供应链变革过程中,供应商由传统的经由供应链进行渠道控制向供应链整合转变,由上下游产销竞争向产销协同一体化演进,趋势上表现为去中间化、再中间化到融合化,最终形成供应链逆向整合的一体化。
  2.物流业和流通产业一体化。商贸物流一体化从产到销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综合体内的生态链的闭合运营。物流业作为连通纽带在生产和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流通产业的四流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是起点,物流网络的组建可以保证商流的畅通、降低物流的成本;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保证信息流的通畅,有利于信息共享。四流合一,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产一体化,将会为整条供应链产生增值利润,而这些利润是单个企业或单个供应链环节无法做到的。
  3.国内国外空间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是空间一体化。在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打破了时空约束,活动在地理上分散的供应商、设施和市场之间的空间一体化成为可能。依托互联网技术,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平台,相互促进物流合作,推动物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物流业国内国外一体化的实施首先是潜在供应链参与方对现有营商环境的评估;第二是伙伴关系巩固过程中确定供应链领导者;第三是在供应链走向成熟过程中,对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即时调整灵活度、创新力以及整体效率等。
  (三)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业向中高端发展
  技术创新通过改变成本、开发新的消费需求或诱发其他经济及社会方面的变化,致使新产品或新服务实现市场化。无论是产品或服务创新,还是工艺或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共同要求。
  1.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托生产能力的规模效应扩张;在当前我国物流业配合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与服务附加值,推动物流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已经具备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条件和可能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快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提供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物流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2.实现平台化与集成化运营。依托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供应链组织形式,需要对物流产业进行平台化和集成化运营。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物流生产和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物流企业的平台化运营可分为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是在物流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及渐进性创新中利用可重用的组件或技术构建的平台。在物流公司内部,这些内部平台,通过其自身或与供应商的合作,可创新形成新的服务或功能。外部平台是指物流服务所涉及的产品,服务或技术由一个或多个公司合作开发,并可作为基础型服务供成员企业接入,建立起互补性的机制并形成网络效应。内、外部平台的核心是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共享化。集成说的是物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将自己所长发挥到更好,在非优势领域进行外包,对自己不擅长的运营进行外部合作,打通物流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益高效的集成组合。物流企业的集成有水平集成和垂直集成,水平集成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服务企业的协作;垂直集成是物流上下游企业的一体化。
  3.互联网技术推动物流业务优化。从宏观规划来看,要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普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物流业务实施优化,优化业务路径、节点以提升管理效率和节约交易成本。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网络规划、合理配置和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与横向合作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嵌入能力,发挥电子商务物流在供应链中的整合作用。从具体业务实施来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基础架构的成熟,云计算技术的助推,技术创新为物流产业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机会,通过大数据发掘物流商机、决策支持,整合物联网提升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利用云计算提升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与现代物流业有机结合,实现智慧物流将是物流优化的必然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式衔接和协调优化布局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