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网小编回答:
知识是一种社会构建。在课堂这一社会语境下,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通过言语互动,展示思维过程,改变思维方式,影响认知结构。
不同的交流目的引发不同的话语类型。例如论辩偏向使用劝说、论辩型语类,而在信息讨论中则主要是信息提供型语类。核心期刊网说,在外语课堂上,知识传授话语主要是提供外国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语言的语义、语法,词的意义和组合等形式特征……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的知识,如信仰、观念、经历、文化价值观等的知识”,因此我们认为也属于信息提供型语类。
教师对学科信息的话语构建体现其对知识的本体论认识。教师是以知识互动构建的方式,还是以不可协商的权威方式构建事实命题;是将知识进行分享和交流,还是作为个人资源进行评价式传递,都会构建起不同的知识话语类型。
核心期刊网分析说,下面我们按照Martin的评价系统框架,对外语课堂微观教学话语进行知识态度构建的分析,帮助教师更具体地理解态度资源的运用方式对知识话语构建的影响,以及知识话语构建的结果对于学生对学科态度的影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