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撑体系
纵观其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发达国家产业转型与其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紧密相连。目前,我国 不少地方工业化发展和环境治理仍沿用发达国家的老路,在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上偏重末端治理, 缺乏绿色转型的先导意识和主动行为。虽然我国现阶段工业化的特征与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 代有相似之处,也同样面临着工业投资扩张、能源资源需求扩大、环境影响加剧等“重化工业化”的 阶段性问题,但作为后起的工业大国,我们完全有条件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逐步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断吸收世界先进的产业升级和环境治理理念,充分发挥 后发优势,加快绿色化发展的步伐。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在发展理念、增长方式、目标方向等方面做出 重大转变,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制造业绿色发展的 政策支撑体系。
1.工业绿色转型的机制创新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机制创新需要综合性、体系化、开放式的战略框架以及来自政府、产业界、12企业、公众的参与。在完善环境规制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在技术、资金、交易机制、国际 合作等方面不断丰富绿色转型的政策手段(见图1)。
2.推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时期,在国家约束性节能减排目标引导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具有 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初步形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应充分利用全球掀起绿色新政高潮的机遇,加快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应以绿 色转型作为中国工业“由大转强”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制定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战略框架和国家 绿色创新路线图,确立工业绿色转型的战略目标、优先发展领域、战略布局和主要任务。在统一战略 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绿色转型的责任与义务,充分体现各地区转型意愿和条件的差 异,为中央和地方出台工业绿色转型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促进内需外需协调,鼓励出口企 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海外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和关键设备,进一步优 化贸易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工 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着力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工业发展 的绿色布局;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完善环境规制,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化资源和能源体制改革,完 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企业环境责任制度,促进企业 绿色经营管理创新;推进能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全球治理与国际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 环境。此外,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开放、负责任的大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在这一领域的国 际合作中,既要争取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发展空间,又应为改善全球绿色发展环境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Cao, J., M. S. Ho, & D. W. Jorgenson. Co -benefits of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Policies in China: An Integrated Top-Down and Bottom-Up Modeling Analysis [R].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8.
〔2〕Congress Budget Office (USA). Cost Estimate,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EB/OL]. http:// www.cbo.gov/ftpdocs/99xx/doc9977/hr1senate.pdf <http://www.cbo.gov/ftpdocs/99xx/doc9977/hr1senate.pdf>
〔3〕Cornwell, A. & J. Creedy. Carbon Taxation, Prices and Inequality in Australia[J]. Fiscal Studies,1996,( 17).
〔4〕IEA. Cement Technology Roadmap 2009-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s up to 2050[R]. 2009.[5JOECD. Climate Change, 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R]. Paris,2005.
[6JOECD. Green Growth: Covering the Crisis and Beyond[EB/OL]. <http://www.oecd.Org/dataoecd/4/40/43176103.pdf> [7〕Peattie,K. Green Marketing, The M +E Handbook Series[M]. Longman,London, 1992.
[8〕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P. R. China, & The World Bank. 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 Economic Estimates of Physical Damages[M]. Washington, D. C. ,2007.
[9〕Stefan, Speck. Energy and Carbon Tax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J]. Energy Policy, 1999,(2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