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 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 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 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 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 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 规为支撑,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 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的综合性、开放式 绿色转型机制创新体系,并在技术、资金、交易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丰富绿色转型的 政策措施。
[关键词]工业;绿色转型;技术路线;成本收益
A Study on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IndustryResearch Group of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
Abstract : China ’ s speedy industrialization has undertaken mostly a crude path with ext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evere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face of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warming and resource restrictions, it calls for urgent green transform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industry. With huge potentials and more general benefits than costs, the industrial gree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will have more positive effects and acceler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green economy. From this perspective,China needs to adopt a comprehensive and open mechanism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 with more stri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effectiv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green technology R&D and application,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related fields with market-oriented reform, government strategies and regulations, proactive response from the industry sector, self-initiative of enterprises and ac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industry; green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roadmap; cost and benefit
引言
工业生产是现代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同时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化工业发展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 境损害也曾使发达国家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达国家最初应对工业污染主要采取的是末端治理方式, 而大规模向海外转移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生产能力的产业替代升级则成为发达国家结构转型的重 要渠道。然而,末端治理模式并未根治发达国家的工业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转变环境治理 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全程控制”和“源头削减”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环境政策。国际 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后危机时代,发 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工业部门在财富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思路,世 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全面、深度调整。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2008年10月 和12月,联合国环境署发起了在全球开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本国企业探索产业绿色 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新方向,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制高点。
“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迄今为 止,绿色经济并没有统_的定义,相关定义大都强调“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 共同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增长”(OECD,200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组,2010;夏光,2010)。结合工业部门的要素和技术特征,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绿色 转型是指以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导向,以绿色创新为核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 业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从其内涵来看,绿色转型是工业迈向“能源资源利用集约、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影响降低、劳 动生产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过程,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近300年工业化实践的否定 之否定。与传统的“黒色”、“褐色”或者“灰色”工业发展模式相比,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是动态的,覆 盖整个工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工业绿色转型不仅面对的产业边界是动态变化的,具有较大的延展 性,绿色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及绿色工业品的市场空间都很大,而且随着人类对工业生产 环境影响的认识逐步加深,工业绿色转型的目标和任务也会不断调整,而这种调整要以资源和环境 承载能力为依据,积极谋取工业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恶化脱钩。同时,工业绿色转型需要以理念、 技术和制度的全方位创新为支撑。绿色技术研发投入较大,有一定的风险性,而工业技术的绿色创 新既要对传统产业技术进行绿色升级改造,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和新兴绿色产业。
过去30余年中,工业是中国增长最快、改革力度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部门。加速工业化 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主要依靠资源 型增长路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增 长模式主导着工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中国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作为中国 经济的产业主体,工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重化工业仍有较强的扩张动力,工业领域资 源浪费、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快转变中国工业 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塑造可持续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绿色转型是新型工业化道 路的根本要求,也是促使“中国制造”由大转强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经济的产业主体以及国际竞争 力最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工业部门率先实现绿色转型不仅更具有可操作性,对促进中国 绿色经济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