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素材及悠久的将历史故事化的民间传统。古装历史题材影片由于历史天然的亲缘关系,除了承担娱乐—审美功能以外,还承担认知功能和道德功能。这里所说的认知功能并非强调以写实手法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且,即便对于历史研究与教学,这也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所认为的认识—道德功能主要是指古装历史题材影片借由历史的客观真实性传达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价值观念;暴力场面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高校学生历史认知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sz128017)。 2001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电影的故事脱胎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自此,从《英雄》到《赤壁》,从《赵氏孤儿》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国“大片”沿着古装历史题材一路狂奔。这种选择,对于中国电影人和电影观众,也许并非偶然,究其原因,大抵有以下几方面:(1)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素材,及悠久的将历史故事化的民间传统;(2)相较现实主义题材,古装历史题材的创作所受限制较少;(3)古装历史题材容易营造具有东方特点的视觉奇观,可以给观众提供视听享受;(4)古装历史题材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从官方至民间对历史上曾经的“天朝大国”的集体想象。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在市场效益的强力驱使下,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不断花样翻新,逐渐形成以明星、大场面、特技效果为营销重点的市场发展战略。但是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作为一个独特的片种,与历史的关联既既是其优势也是限制,优势在于历史不但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戏剧性素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片真实性的依据。限制就是虽然影片作为艺术作品不能也不需要还原历史,但是也不能刻意扭曲历史逻辑。由此古装历史题材影片由于历史天然的亲缘关系,除了承担娱乐—审美功能以外,还承担认知功能和道德功能。这里所说的认知功能并非强调以写实手法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且,即便对于历史研究与教学,这也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所认为的认识—道德功能主要是指古装历史题材影片借由历史的客观真实性传达的价值观念。 电影作为具象化的符号系统,并非像理论文字那样直接对抽象的价值观念进行言说,而是将其包裹在由影像与声音构成的故事体系内,然后通过影像阅读对受众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叙事角度来说,电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达观念,首先是对主人公的选择。主人公是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这对于古装历史题材影片来说,体现为选择哪些历史人物来表达所承载的价值,受历史客观性所限,历史人物的文化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固定的,不能任由创作者曲扭更改。纵观过去十几年的古装历史题材影片,创作者往往“镜头向上”,紧盯帝王将相。从《英雄》中战国的秦王,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唐代的梁王,从《赵氏孤儿》的战国大夫屠岸贾,到《赤壁》中孙、刘、曹三家军阀,从《铜雀台》的魏王曹操,到《夜宴》中语焉不详的五代某国国君。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即他们是巨大权力、强大暴力和巨额财富的拥有者。在对于他们的关注和赞美中,影片传递的是对于权力的崇拜,对暴力的迷狂和对于物质财富的贪欲。如果说历史(文本)本身就是对于权力、暴力和财富的集中汇录,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创作者也可以通过对人物与事件的评价展现价值取向。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