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训练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大学工程训练实践队伍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措施,研究结果将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实践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论与实践学习应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尤其是工科类(比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工程训练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些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工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培养学生成为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担负工程训练的机构(工程训练中心)通常在校办工厂或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而成[1],工程训练的师资大多是原来工厂的技术工人,随着身份的转变,即从工业生产的工人转变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建立一支合格、称职的现代工程训练的师资队伍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工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事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及整体素质与系部的教师均有一定差距,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是由其历史渊源造成的,工程训练中心通常由原来的实习工厂转变而来,大部分的教师是原来的工厂工人,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专业理论知识有所不足、年龄偏大,导致教师队伍老化严重,学习意识较差。 (二)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进行扩招,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实践教学队伍。同时由于工程训练教学任务重,需要承担全校的工程实践教学,除了节假日外,几乎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是全天指导实习,但相对于上理论课的教师,待遇偏低,不受重视,导致部分优秀的工程实践老师纷纷脱离工程训练指导岗位,进入系部,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三)创新、科研水平不高。 由于体制、学术水平、功能等原因,工程训练中心教师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观念不强,从而造成科研项目少、科研成果少、发表论文少、科研获奖少的局面。 (四)教育观念及知识陈旧。 目前实践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思想和现成的知识经验,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对授课的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本专业内容,轻视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填鸭式”[2],校内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践的脱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常常是彼此割裂的。 二、强化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方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