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助力课外延伸,深化知行合一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开放性,指出科学教育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要让学生的科学教室延伸得远远的,让科学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1.拓宽视野,延伸阅读 教材中阅读资料本身就是对教材知识点的拓展,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它就如同一个引子,简洁精练、易阅读、启发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资料的延伸,在时间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和延续性;在空间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和重组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现象,更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有关外星生命探索的课外阅读,笔者尝试提供给学生定向书目、专题网站地址、视频资料出处等,这样一来,在回归课堂再次交流时,学生更易共享信息,达到共鸣。 2.联系生活,延伸探究 科学探究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终结,一项有效的科学探究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很多时候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展开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而科学探究的目的正在于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此外,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充分保证和拓宽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资料在这方面起到了“授渔”的作用。墨子的小孔成像原理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活动——制作小孔成像模拟实验装置,起到了理论指引的作用。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此处活动时发现,如果让孩子们认真阅读,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后面制作和操作模拟实验装置时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五、重视两组关系,完善资料应用 1.处理好阅读资料与教材主体关系 阅读资料是教材的一部分,多数情况下不是以教学主线内容出现的,但与教材主体又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的需要,恰当地利用好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择阅读资料,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的放矢。 2.处理好阅读资料应用的度与教学目标关系 阅读资料具有小而精的特点,运用起来灵活,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阅读资料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不是无限大的,它需要适应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我们常讲的课堂节奏,每节课根据教学目标都是有侧重点的,侧重点往往是核心的探究活动。因此,阅读资料是不能取代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环节的,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有的资料再精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还是要懂得取舍,我们的目的不在于阅读资料本身,而在于它对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助力作用。 总之,阅读资料作为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功用。如果能深入领会这些资料的编写意图,紧密结合实际,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而且能使科学课更具特色,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