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创设生活情境,以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在问题、情境、案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一是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放松,全情投入。二是创设平等的对话语境,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材料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能够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比单纯的语言教育更有效果。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应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音乐、漫画、小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难报三春晖”的内容时,笔者这样设计课堂教学:(1)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上父母的生日、喜好等,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很多学生写不出来,或是模棱两可、不敢确定,此时笔者借机指出学生感恩情感缺失的问题,特别强调“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得到回报”)。(2)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重复父母一天的生活,并在课堂上选取几个重要的生活场景进行演示,如辅导孩子学习、擦地板、收拾屋子等,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3)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4)介绍学生身边的“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并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习得了新知。 三、建构形成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一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教师以积极欣赏者的身份欣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并用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而学生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最终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包括谈话、优点反思卡、成长档案袋、个案跟踪等。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社会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良好言行、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评价、学生自身的感受体会等),并且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生活化要遵循民主化、激励性、多元化、个性化、展示性的原则,使评价成为多主体的交互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组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实践生活化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