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课文的作者有意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情景,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刺激学生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思索文章可能出现的结局。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就要抓住作者留下的未解决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推测课文可能发展的结局。如八年级语文《喂——出来》一课中,结尾写道:“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文章戛然而止,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合理地推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就会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生动情节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想象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2.尚有待未来探讨的结尾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科学小品文,这类文章的结尾,很多留有一些科学界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充满着神秘感。这样的结尾极易激发爱幻想的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去探讨那些有待研究和考证的问题。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一课的结尾说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笔者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对付生物的入侵?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学生纷纷动脑思考,有的学生说:“研制出某种农药专杀这些入侵者。”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通过提取这些生物的基因进行研究,通过破坏它们的基因,使它们的基因变异,让它们变害为宝。”……不管学生想出来的办法和途径是否合理,但他们的想象力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3.交待事情的最终结局的结尾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小说的结尾都交待了事情或人物的最后结局,对于这类文章的结尾,可以通过假设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条件改变,让学生去想象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是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了穷困的于勒,最后躲开于勒。在教学时,笔者假设他们遇到的是一个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让学生去想象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将会是怎样的。又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结尾交待了孔乙己悲惨的命运,笔者让学生假设,如果孔乙己勤劳肯干,比如认真替人抄书,他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呢?通过虚构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增强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提出能激发想象力的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能引人思考、激发想象力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能引人思考、激发想象力的问题应是形式新颖、富有情趣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乐意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而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类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问题。 1.以逆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即在课堂教学中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造成矛盾,引发学生思考。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愚公没有神的帮助,不知道要历经多少代人才能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他为什么不搬家?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气氛热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像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思维灵活性、创造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提出没有标准或固定结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突破思维限制,能有效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授《致女儿的信》时,提出“什么是爱情”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的想象力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3.以探究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