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态度与情感,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不仅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也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评价与教学同样重要。 目前,数学学习评价主要在课后、学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成绩、阶段性的考试成绩以及学习变动情况进行评价,很少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过程学习的评价,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不够。另外许多教师没有分层考核评级的意识。根据调查结果,超过90%的教师会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超过50%的教师会关注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到18%的教师会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显示,目前这样的数学学习评价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学生学习评价呢? 一、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评价要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因此,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看重学习的结果,更要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兴趣与数学认知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善于思考、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态度与思考的能力,无论是新知识的讲授还是复习的过程,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是很难学好数学的。 例如,讲解极值问题时,笔者给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x>0,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这道题并不难,考的就是将y用x代替,从而将原题转化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笔者让一位学生在黑板板演,没想到他用了三角换元的方法进行解答:令x=cos2α,y=sin2α,则x2+y2=cos4α+sin4α,化简后为■+■cos4α,答案一目了然。受他的启发,笔者又让同学们积极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对称换元的思路来解题,令x=■+t,y=■-t,从而将题目转化为未知数t的二元一次方程。还有学生提出用几何的方法来解题,如图1,设d=■,则原题可化为求动点C(x,y)到原点的距离的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数形结合、不等式等方法进行解题。这样一道简单的题目引发出这么多的思考,让笔者始料未及。通过这些思考,以及学生给出的不同解法,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等内容和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作为学习评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对学生进行分级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水平、性格特征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统一的标准,那么成绩落后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就会感到吃力,学习的信心受到打击;成绩好的学生又感觉“吃不饱”,觉得学习没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应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进行分级评价。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对那些基础特别弱的学生,笔者只要求他们记住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能根据题目中的a1,an,d,n进行求和就可以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不仅要熟记求和公式,还要能够根据a1,an,d,n,Sn其中的某些项来求出未知项。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在中等层次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其他方法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如:
当n=2k+1时,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