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边远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10-02 语文是我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我国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语言文字宝库中有无数璀璨的名篇佳作。按理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趣味、情感和书香味的。然而,在边远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语文课堂却与我们的想象相去甚远,呆板、肤浅、枯燥、乏味、沉闷是当前许多边远山区初中学校的教学现状。如何让课堂变得高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所在的地方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现象仍很普遍,教师们始终无法转换自己的角色,45分钟的课堂教师的讲解占了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时间,教师唾沫横飞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精疲力尽,但课堂教学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一)城乡师资力量差距较大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文化知识积淀和语文素养普遍不高,接触外界少,见识少。再加上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学习,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教师的知识和观念越来越落后,教学水平越来越差,教学高耗低效,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 (二)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学随意性强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工作条件相对城市而言要艰苦得多,教师的工资收入低,生活压力大,大部分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经过岁月的磨砺,常年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已没有了强烈的上进心,也缺乏责任心,一些教师得过且过混日子,无心教书育人。再加上边远山区学校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很少有上级领导到访,学校领导也很少检查教师的具体工作或听课,于是教师们觉得上课认不认真无所谓,反正“山高皇帝远”,上课质量好坏无人关注,因此不会精心备课,教学随意性强。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内容,没有教学要求,课堂经常出现“放野牛”的现象,以致课堂肤浅和无效,教学没有梯度、广度和深度可言。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