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课堂教学评价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与标准不定等问题常存在。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载体,谈谈如何利用课堂评价促进教学增效。 一、尊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也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班级内学生的层次可以归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这种分类并不是对学生的否定或歧视,而是从客观上对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进行评判。学生的归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展而发生变化。在评价时,教师尊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启发优等生深入学习。对优等生来说,掌握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是轻而易举的,课本中的知识与练习题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评估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利用创新型的练习题,让其了解更多超越课本的数学知识,找到更多的数学解题方法。在评价时应注意将教师的建议性评价与优等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不仅为他们指明思考的方向,激励其往更深层次去探究,也发展优等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的评价用语应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觉得得到了认可和理解,受到激励,如“你能将这个步骤详细地再说一次吗?”“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等。 第二,肯定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等生这个范畴,他们具有向优等生转变的潜力,但因为学习积极性不足,使得其学习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中等生精神上的刺激,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你这个想法很好”“对,就是这样,接着往下想”等等。 第三,鼓励学困生建立学习信心。学困生是学习困难户,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佳,在学习中很难获得成就感。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其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困生先进行总结,他们一般会总结出“平行四边行对边相等且平行”这样简单的性质,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其树立信心,“你还能不能发现更多其他的性质呢?”以此鼓励其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重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