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契约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通常强调的都是以社会为本的价值管理理念,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是为高校管理工作服务的,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则相对弱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同时,由于在学生管理活动中主要是以强制性的手段为主,柔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相对缺失,也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学生主要是充当被管理的角色,因此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基于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就是要求高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无论是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都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增进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缩短彼此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增强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觉遵守的主动性。 (二)构建双向的沟通与反馈渠道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随时把握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发展需求,建立起既服务于教师又服务于学生的双向沟通机制,在保证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消除不可见因素对已有心理契约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越明晰,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双方的关系也就越紧密。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从以前过分注重规章制度的硬性管理思想,发展到如今重视学生的情感与需求的情感性管理思想,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坚持推崇人、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理念。随着对心理契约的深入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校园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已构建的心理契约和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态度、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因此,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为双方心理契约的巩固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依据心理契约精神,健全制度契约管理模式 心理契约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仍旧无法在整体上对制度契约形成替代,制度契约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仍旧是不可磨灭的,所以基于心理契约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在遵循心理契约基本精神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按照自由、诚信、平等、救济等原则对高校传统的制度契约管理模式进行健全,形成对传统制度契约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将学生放到与学校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四、结语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