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的困境解析(2)

时间:2014-02-13 17:28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蔡平 点击:
专业建设成果情况。这68所高职院校中文科专业已建成国家级示范重点专业6个,其中语言文化类4个,分别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泰语专业、长沙民政职

  专业建设成果情况。这68所高职院校中文科专业已建成国家级示范重点专业6个,其中语言文化类4个,分别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泰语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秘专业群;公共事业管理类2个,分别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省级重点(特色或教改)专业13个,其中语言文化类8个,分别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应用韩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英语和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类3个,分别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家政服务,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心理咨询;文化传播类2个,分别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传媒策划与管理。市级专业3个,其中语言文化类专业2个,分别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旅游英语、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1个,即天津职业大学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课程建设成果。在能查到精品课程信息的53所院校中,有国家级课程的9所,占16.98%;有教育部教指委课程的5所,占9.43%;有省级课程的14所,占26.42%;有市级课程的2所,占3.77%;有院级课程的18所,占33.96%。53所院校中建成的国家级课程有22门,教指委课程6门,省级课程40门,市级课程6门,院级课程98门。

  (三)专业名称和开设情况

  以2012年招生计划数为依据,68所院校中有46所院校能在一个文科专业招收两个班以上规模,所占比例为67.65%。这些专业名称和开设院校的数量分别是:商务英语专业30所院校,文秘专业16所院校,应用英语专业12所院校,人力资源专业6所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法律事务、应用韩语专业均有4所院校,旅游英语专业3所院校,法律文秘、应用日语专业均有2所院校;其他能招收两个班的专业如商务日语、应用阿拉伯语、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传媒策划与管理、信息传播与策划、婚庆服务与管理等均只有1所院校开设。

  二、对高职文科专业发展困境的解析

  从以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科系部及专业的整体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职文科发展出现的困难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一系列深层次困境。

  (一)职业素养培养低效,专业技能落后,导致文科专业市场吸引力变小

  高职文科专业招生遇到的困难与现今考生优先选择技术技能强、薪酬起点高的职业直接相关。许多高职文科专业,职业素养不是通过参与职业活动来培养,而是通过纯粹的知识学习来灌输;专业技能作为被一些文科教师认为是“形而下”的功利工具而被轻视。同时,近些年高职文科专业建设对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具有高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性也没有作出及时的反馈,服务性职业特有的应变、决策和工作设计等职业能力也没有很好地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大多职业实训还停留在强调语言文化的职业素养内涵的层次。

  根据以上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招生统计,一些院校文科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加、稳定,说明虽然目前国民经济整体还没有实现转型,机电制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第二产业的行业特色较重,但这些行业对相关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同时,在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50%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对应现代服务业岗位的高职文科专业也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例如文科专业占全校比例大于15%的10所院校,积极应对城市中第三产业结构增加对相关职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设新型文科专业或专业方向,提升专业吸引力。

  (二)新专业开发滞后,导致新型文科专业群建设乏力

  在统计数据中,文科专业数量超过4个,招生计划超过160人的国家示范院校已不到一半。能够把一个文科专业招到两个班规模的院校也只有2/3,能够形成文科专业群的院校更少。文科专业发展在很多高职院校更多呈现一种分散、单薄的状态。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分类的框框所束缚,二是现代服务业对网络信息化、服务混业经营化的需求不能及时被吸纳到新专业开发中。

  高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技术、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但现有的很多高职院校包括国家示范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受制于学科分类的条条框框,把文科专业只理解成类似普通本科的语言文化类、法律类和公共事务管理类专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再加上职业分工细化等因素,使得单纯独立设置文科专业的市场需要逐渐减少,交叉复合型专业设置需求增加。如文秘专业可以向呼叫中心运行管理、网络营销客服、网络舆情分析和商务信息管理等职业群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向网络社区架构技术、项目管理、家庭早教、婚姻关系经营、文化创意与策划等岗位群开发;应用英语专业可以向旅游传媒、休闲服务创意、会展策划、涉外客服外包等技术群开发,都能建立起相当规模和职业需求前景的新型文科专业群。

  高职院校按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建设专业群,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新型文科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学校在师资配置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打破原有系部的学科界限和教师的学科归属,依据专业群的职业岗位,通过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建设。

  (三)培训偏重学术科研,轻视技术和职业信息,导致文科专业诊断力不强

  在高职文科专业发展每况愈下的形势下,许多专业面临着被学校关、停、并、转的命运。另外也有一些院校在压力和困难中依然对专业进行探索,如订单培养、国际合作、学历提升等,其中学校专业带头人对专业的诊断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专业诊断力,就是依照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收集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态势、新职业的核心能力结构及对应的专业实施方面真实、有用的信息,遵循职业教育和行业、职业共生互动的规律,对专业中长期的发展进行诊断,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专业发展规划和改革行动计划,激活“双师”教学团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整合和调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推动专业建设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多方联动中自主发展。

  但纵观近些年高职国家、省级专业带头人研训计划,包括高级访问学者、领军人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内容中,都没有涉及对专业带头人专业诊断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养。文科专业的研训大多围绕学科学术前沿动态、教学科研素养、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对行业企业和新职业的信息、技术传递非常有限,特别对如何整合和调动教育资源,推动政、行、企、校的联动方面实战性指导非常少,不利于学员专业诊断力的培养。因此,当文科专业在2010年开始遇到困境时,很多院校领导和专业带头人既不能客观研判生源需求形势,也不能依据行业职业信息对专业作出前瞻性诊断,导致专业得不到及时改造转型,以致在错失发展良机,直至面临专业被取消的境地。

  (四)从众工科模式,教学与工作实境耦合度低,导致课程改革进展缓慢

  从统计数据看,与文科专业建设情况基本一致,已建成的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中语言文化类课程居多。这些课程大多属非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或项目实施结合不深,课改进展与工科相比明显缓慢。

  我国高职课改自20世纪末开始,期间学习借鉴了德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国家的经验,但不管是学徒制、双元制、CBE课程,以及当前正在许多高职院校推行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改,都是以工科专业和课程为典型经验和分析对象的。而文科专业由于就业岗位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主要是人、事务和社会关系,工作对象和内容的个别化、复杂性和心理能动性无法做到情景的真实、重复性再现,经验或案例基础之上的角色模拟或工作情境仿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预先假设和人为控制的痕迹,“教、学、做”整体化效果与实际岗位情况仍有一定差距,课改难度实际上比工科大很多。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总结提炼出“实境耦合”模式,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在三年中设置若干项目,保持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学校生存环境与服务体间持续、系统、交互影响的耦合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与工科其他“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比较,“实境耦合”模式更适应高职文科专业。

  高职文科文专要在项目教学“实境耦合”方面进行大胆突破,突出特色技能,运作实体项目,让学生或有“外显”的一技之长,如会议速录、庆典主持、文化礼仪、职业形象塑造、摄影摄像编排;或者具有综合项目开发、执行的能力,如,商务活动策划、项目设计开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等能力,让文科专业课程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