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额迅速增加,2011年首次超越美国,列全球第一,2012年美国重回第一,但中国依然占据第二位置。艺术品市场参与者中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投资者比例大幅上升。中国当代艺术品、古书画、瓷器等大品种,几乎被轮炒一遍,可碑帖却是个例外,收藏者与投资者均不多。
1碑帖行情总体波澜不兴
碑帖是“碑拓”和“帖拓”的合称。从有文字、图像的石刻(包括碑碣、摩崖、石阙、石经、墓志铭和画像题记等)、青铜器或甲骨等上椎拓下来的拓片,统称为“碑拓”;五代以降,常把历代名人的书法墨迹经双钩描摹后汇刻于石、木之上,再将椎拓下来的拓片装订成册,供书法喜好者欣赏与临摹,称为“帖拓”。如乾隆曾下令将宫中所藏魏至明末的134位名家的340余帖书迹精心摹刻,拓印后分类装订成32册,就是《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除私下交易,碑帖买卖多通过文物商店、古籍书店,规模极小。1993年9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的拍品中就开始有碑帖。1994年后中国嘉德、北京瀚海、中国书店、杭州西泠、上海朵云轩、上海书店等的拍卖场上碑帖时有所见,虽偶有表现,但总体行情却一直波澜不兴。
2碑帖收藏者在减少
(1)“意与古会”的传统文人收藏。碑帖收藏是“小收藏大学问”。即便在北宋、清康雍乾、清末民国初的三次大收藏热中,碑帖收藏也只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多和欧阳修、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顾炎武、安歧、翁方纲、阮元、王懿荣、吴昌硕、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王国维、罗振玉和鲁迅等宏儒巨擘联系在一起。研究碑帖,除了金石学,还需要涉足书法、历史、考古、文学等学科。不少文人浸淫其中,并有专门著述,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阮元《山左金石志》等。可见,碑帖收藏者要达到“意与古会”的境界,文化修养必然不凡。(2)现代碑帖收藏者更少。现代社会环境已巨变,人们心态又普遍较浮躁,传统文人愈少,且此种倾向呈单边趋势。碑帖研究似乎仅限于书画爱好者,或是文博机构及大学中少数人的工作而已。另外,碑帖收藏地域性又较强,发现碑志、青铜器、甲骨等较多的地方大多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这些地方碑帖文化氛围比其他地区稍好些,但经济较弱;经济发达地区碑帖文化氛围却大多淡薄,能对碑帖价值有相当了解的收藏者很少。
3碑帖价值有望适度回归
碑帖价值被低估,并非其自身价值不高。存世碑帖中能达文物级的众多,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碑帖中就有国家一、二级文物200余种,如宋拓《争座位帖》、《瘗鹤铭》、《崔敬邕墓志》、《十七帖》等。除了周知的文化艺术价值外,碑帖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其内容包罗万象,常能通过碑帖获得第一手文献资料。如《全唐文补遗》至今还在不停增补,此数千种唐人文献大多源于碑志,因为不是每个相关学者都有机会接触实物的,其研究媒介通常就是碑帖拓片,而拓片抗光线干扰能力又远强于照片,在研究中一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碑帖收藏曾经的辉煌。当代秦公《秦说碑帖》:“善本碑帖是首选藏品,之后是宋版古籍,再次才是书画。”金石学特别兴盛的宋代和清末民国初,尤其乾嘉学派阮元的治学之道更为:“以金证经”;梁启超:“金石学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学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碑帖价值获得极大认可,自然出现了天价,甚至一度超过同级别的书画。如宋徽宗时期的《大观帖》,刻工精良程度甚至超过《淳化阁帖》,当时宋人花百万都不可得,1931年美国人福开森从南京夫子庙“博古轩”以7200银元购得宋拓《大观帖》卷六。又如清末民国初朱文钧为获得一件北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将沈周《吴江图》和文徵明《云山图》,外加房产才换得,按当时的价格计算,这件《九成宫醴泉铭》的成交价约为5000银元。再如罗振玉在1920年出售其藏品时,宋拓孤本《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标价6000银元;宋拓孤本《慈恩雁塔唐贤题名》标价3000银元;宋拓珍本《三段碑》标价2000银元,而五代董源《三居图》标价3500银元;北宋郭熙《寒鸦秋水图》标价1200银元;明唐寅《品茶图》则只标价650银元,而现在唐寅画作的价位几乎均在顶级碑帖之上。(2)碑帖价值在国际上认可度高。大量善本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藏家购走。即便同样一件碑帖,国外的价格常超过国内。1992年纽约佳士得拍出一件宋拓《怀素草书千字文》,估价5~7万美元,以31.9万美元成交。16年后,香港佳士得2008年拍出一件宋拓《王羲之兰亭序》,估价300~400万港币,以480.75万港币成交。但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怀素草书千字文》反比《王羲之兰亭序》贵得多,而这本《王羲之兰亭序》珍稀程度在《怀素草书千字文》之上。2003年上海博物馆从美国人安思远处购入了目前发现的最早官刻丛帖《淳化阁帖》(992年——北宋淳化3年刻制)第四、六、七、八卷,花费的450万美元还是友情价,曾掀起了上博开馆来的一次参观小高潮。这无疑也给了国人一次启示。(3)须理性看待碑帖价值的回归。任何被严重低估的事物均会走上价值回归之路,中国古书画就是很好的例证。古书画收藏与投资冷的时候,“赝品泛滥论”、“审美改变论”等大行其道,而现在古书画市场不仅热了,还进入了亿元时代,连备受争议的所谓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在2010年亦拍出了4.368亿元。虽然碑帖收藏不能完全与古书画相比,可价值回归却是趋势。但必须理性看到,现代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碑帖功能性在急剧减弱,加之装饰性不如书画、陶瓷和雕塑等艺术品种。因此,碑帖价值回归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值得注意的是,与碑帖同列为古籍系列的刻书,也一直被认为曲高和寡,但从2009年开始在拍卖市场上表现上佳,一页品相较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已达到3~5万,明清刻书价格亦扶摇直上,实际上这更多的也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当大家都看淡碑帖收藏的时候,也许便是进入碑帖市场的绝佳机会,可进入此领域亦是必须讲究技巧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