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励式的赞美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对许多人来说,他的眼中不缺少美,但是缺少有效表达赞美的方法与技巧。有的人想对别人发出友善的信号,却显得空洞乏味,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要因时因地的及时表扬。一次,我去某一个班上课,黑板没有人擦,我刚要问哪个是值日生,顺势要拿起黑板擦,这时候,一个男生很快的把我手中的黑板擦抢去,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黑板给擦了,我连忙问他,你是值日生吗?他脸红了,并摇了摇头,我明白了,这个同学是帮别人擦的,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我说:谢谢你了,你反应真快,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听到这,同学们都笑了,而真正的值日生悄悄的低下了头,我看了他一眼,又着说,以后的值日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可以想象,对同学的赞美及时,对于做好事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而对于没有做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有是一种鞭策。 3.正确对待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与鼓励,少一些说教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激励式教育,发挥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及上好地理课呢?一方面,需要教师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并运用耳熟能详的知识去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现象,以此来激活学生对地理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地理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尊重学生,并唤起学生的自尊。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谈到这样的处世方法:真正要他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呢?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做事动机除了性冲动,还有渴望伟大。美国哲学家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林肯也提到,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的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学生的内心也与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鼓励与肯定。如果教师懂得尊重人,尊重学生,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怀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长处,一无所长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睁开眼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适时的赞赏是永远需要的,对学生的精神鼓舞就像精美的食物有益身体健康一样。在课堂上与生活中,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学生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一堂和谐生动的课,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体现,行为得到认同时;只有当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人本和文本的关系和谐时,才能构建真正活跃、和谐的课堂。和谐,既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更是地理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所以,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向学生学习,才能共同进步与发展。 4.运用身边的地理知识和地理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果我们上课只按照课本上的千篇一律的讲,就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而运用激励式的言语,则是“催化剂”,因为学生都会自己读课文,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上课导入时,都要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和听懂的知识为突破口,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就不会感到陌生,而是感到亲切。例如,在讲喀斯特地形时,如果我们只是讲岩溶地貌,学生就很难理解,但是,我们是这样讲的:你去过路南的石林吗?你去过龙马山吗?你去过离我们很近的“清水河”吗?在清水河流域里,那些石头耸立如山峰,如竹笋、如刀、如剑……,还有溶洞;还有暗河的那种地形;如果你连这些地方都没有去过的话,你还听说过宜良的九乡?建水的燕子洞吗?这些地形就是喀斯特地形,原因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喀斯特高原上的石灰岩地貌显著,就把全球的岩溶地貌或石灰岩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这样的讲解,学生就很容易被这些知识所吸引,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比较专心,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并且,在各种设问时,学生“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我们都要耐下性子,多引导!多鼓励!因为人的潜能是很大,只要他喜欢听你的课,那么,他的学习状况,学习精神;学习的心理;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感兴趣。有名人曾说:“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还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每一堂课中,我们都把一些与本节相关内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多鼓励:你们是最棒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即使你们说错了,老师也不怪你们,大胆的设问,不怕说错,就怕你们不说。在这样的氛围 ,让学生自主回答,再问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争先恐后的回答。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到最大的效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从否定到肯定,逐渐增强激励式的评价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