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1.风险的定义 教育事业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扩充而不断发展进步着,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的近期发展不容小觑,特别是当下各高职院校正处于产学研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阶段,风险管理制度的组件和实践调整与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高职院校里所出现的"风险"就是一些意外伤害或是突发事件,其实不然,这些只是风险管理制度中所囊括的一部分,完整的高职风险管理制度是在其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隐藏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预期偏差发展、发展速度超前、发展状况受阻以及发展困境等等,这些都是受到高职院校风险管理机制约束的主要因素。 2.风险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价分析、应对处理以及后期的监控持续是风险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所谓风险的识别预警是指在产学研的实施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教育风险进行预期判断,以某些风险信号和征兆为判断依据,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风险的评价分析则是结合院校发展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信号进行评价和分析,从案例中确立本院发展风险的类型、程度、性质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等等,并在此过程中为后期处理做好规划或准备;风险的应对处理是指在对风险已经有所预期或对已经发生的风险有所分析的前提下,针对特定的风险作出有效的处理方案,以消除风险为目的,尽量减小由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的后期监控持续,顾名思义,就是保持对产学研开展过程中出现风险的警惕、控制以及监察的状态,风险管理机制的内容中,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动态、反复是该环节的主要特征,正因如此,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活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构建方法 (1)持续发展要以预警防范为前提。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是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在该预警机制中,高职产学研活动进程的发展状况能够时刻处于监测状态,因此在风险发生时,该机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信号,抑制了其发展偏差的产生,避免了盲目发展状况的发生。 (2)发展速度的平衡,传统思想的改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对于高职院校产学研运行的发展更是如此。教育资源、经济供给能力以及发展环境的限制都是在院校发展前就应该加以考虑的限制性因素,若产学研活动的发展速度超出了这些限制因素的可承受范围,那么在成效方面反而会适得其反。要想产学研盲目发展的现状有所改变,就必须从传统思想的转变入手,再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3)协调发展,以平衡推进为宗旨 高职教育在当代教育还是占有比较明显的教育优势,而就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发展的状况来看,不管是从客观方面或是在地域区别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实这都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发展现象,除了社会关注和政府资助的原因以外,高职院校本身也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加以规划。基尼系数的思想和方法是比较好的参考标准,通过这种管理体系的参数比对,预先规划出院校或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这样一来,政府或相关部门在进行后期规划时能够有所参考进而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 可靠的利益机制规划是确立高职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共同体存在的重要基础,在产学研合作的前期,应该与合作方就利益分配的问题进行协商,针对利益分配的比例和分配原则进行讨论。初步商定并确立利益分配的机制后,通过中期的运行实践来加以调整,合作双方可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换,最终通过调整核定后制定出能够让合作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用法律承认的有效途径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合作利益分配方面的科学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