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期静态汛限水位。很多水库采用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把原来的主汛期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各期采用不同的汛限水位,这样有利于水库的洪水资源化调度和水库经济效益的发挥。 3)采用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适当抬高汛限水位。一般来说,水库防洪调度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考虑预报,通常是选择"坝前水位或实际入库流量"作为判断遭遇洪水量级及改变泄流量指标,通称常规防洪调度方式,现在设计部门一般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类,是考虑预报,选择的判断指标多是产流预报的"累积净雨量"或汇流预报的"洪峰流量"或短时"晴雨"预报信息等,简称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 4)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法。根据水库特性、汛期历史洪水以及水雨情预报信息精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汛期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 5)其它方法,如水库防洪优化调度函数、调度图等。 3水库洪水资源化的评价 3.1水库洪水资源化风险及效益评估 水库在洪水资源化过程中,风险和效益始终是一对矛盾问题,无论水库采用何种洪水资源化方法,相对原设计而言实际上都是在进行风险调度。往往随着效益的增大,水库调洪风险也会聚增。因此,水库洪水资源化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效益评估,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决策,选取相对最佳的调洪方案,在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相对效益最大化。 洪水资源化的风险问题十分复杂,涉及风险因素众多,目前一般按照水库防洪的实时预报调度对待。洪水资源化的效益也有多种,概括起来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其直接效益一般表现在:多蓄汛期洪水增加水资源可调度量,可用于发电、下游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另外,洪水资源还可用于发挥生态和环境效益,可以利用洪水冲刷泥沙和河道污染物,由于洪水的冲刷与稀释自净作用,受洪水影响的水系,水质普遍会得到明显改善,可取得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将汛期洪水用于补源和灌溉,如弥补湿地水源不足和地下水源不足等,可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但到目前为止对洪水资源化综合效益的评价仍没有较好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一般多采用供水或发电量等单指标进行评价。 3.2水库洪水资源利用提高率 水库调蓄洪水,但不可能使其完全资源化利用,对洪水而言,其每次发生的时间长短、洪水过程、总量和洪峰流量各不相同,对某场洪水而言,通过给定的水库对其加以拦蓄利用,最大可利用水量难以确定。如何衡量水库对一次洪水的调蓄利用程度,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在此我们提出水量资源化利用提高率α的概念,所谓洪水资源量利用提高率就是指资源化调度后水库减少的弃水量占该场洪水总量的比率,即α=W/W。水量资源化利用率α是一个水量比,它只是对洪水的利用程度一个粗略的估计,并不能真实反映水库对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平。由于不同水库对每场洪水的可利用最大水量很难确定,因此可采用α来进行近似评价。 3.3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的效果模式
根据我们水库洪水资源化应用的多年经验和实际效果,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定义。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