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洪水资源化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符合事物发展的要求与方向。洪水资源化的实施不仅对于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而且对于提高水库设计运用与洪水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暴雨、洪水特性与洪水资源化的关系 洪水资源化的对象是洪水,洪水资源化的研究必须结合对流域洪水特性的研究,而研究洪水规律就不能脱离流域气候背景及洪水物理成因。影响洪水大小及特征的主要因素有:(1)天气过程;(2)暴雨中心在流域中的位置及其移动路径;(3)流域下垫面条件;(4)河道过水能力及沿河的湖泊洼地调蓄水流的能力;(5)流域面积及形状;(6)水库和其它水利工程的运用。以上6条因素决定了流域的洪水过程,且都包含可能发生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但相对而言,前两条是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对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影响也最大。 2水库洪水资源化原理和现行方法 2.1水库洪水资源化原理 洪水调度过程一般分三部分:洪水发生前到起涨段、洪峰段和退水段三部分,洪水资源化调度主要涉及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水库运用问题。一般在洪水发生前和起涨段,加大机组出力,预泄使水库水位消落到汛限水位以下,当洪水起涨且库水位回升至汛限水位时,水库开始蓄洪,按常规调度方法进行调度;在退水段拦蓄洪尾而不急于将库水位回落,并在不威胁水库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蓄水,最终加大供水或利用发电,在下次洪水来临前使库水位消落至汛限水位。因此简言之,洪水资源化的实质就是水库在第一阶段预泄超用,第三阶段超蓄。下面分别就这两个阶段说明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1)第一阶段洪水资源化原理 在洪水发生前到起涨段,根据实时预报信息,加大供水或机组出力进行预泄,使水库水位消落到汛限水位以下,在洪水来临后再调蓄洪水,这样可以获得较多的供水或发电效益。 2)第三阶段洪水资源化原理 水库在汛后期将水位抬高是为了充分利用洪水,若将超蓄水量以弃水的方式泄掉,既冒风险又不获利,显然不合理,所以将超蓄水量加以利用或用来发电是最理想的利用方式。 2.2水库洪水资源化现行方法 目前,我国众多水库广泛采用的洪水资源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汛末拦蓄洪尾法。水库在洪水退水段拦洪超汛限水位蓄水,其容许蓄洪量根据水库的下泄能力确定,认为水库可以利用歇洪间期将水位消落至汛限水位,从而可由歇洪间期反推出可超蓄水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