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25-02 一、新古典主义建筑出现的背景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期,地点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法、英、德、俄及美国。 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新兴资产阶级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当时考古学取得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时欧洲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建造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以铁为代表的新材料在建筑中大规模应用,给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新古典主义建筑概况 新古典主义建筑又叫古典复兴建筑,主张向古希腊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建筑实物学习。新古典主义建筑大致在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和德国,希腊式样较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有所不同,且随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不断变化。 建筑采用古典形式,主要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公共建筑。如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对一般的住宅、学校等影响较小。 新古典主义风格后期开始与城市建筑、住宅等相结合,被社会各个阶层进行演绎,出现了将各种建筑元素混合运用的奇特建筑形象,也反映了建筑创新的枯竭。 三、各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 (一)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的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等都显示了古罗马帝国时代建筑的特征。 1.古典复兴风格 代表作品:巴黎先贤祠(即万神庙)(图1) 设计者:索夫洛(J.G.Soufflot) 建造时间:公元1755-1792 功能:纪念国家重要人物的公墓 特征:将希腊十字的集中平面形式与中世纪哥特式尖拱顶相组合;运用先进的三层穹顶结构,建筑形象新颖,结构庄严简洁。 2.帝国风格:产生于古罗马帝国风格,为拿破仑专制帝国服务,彰显帝国权威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雄狮凯旋门(图2) 建成时间:公元1836 特征:全新的单门洞形式,四个立面开门洞,立面无壁柱,雕刻重点集中在平顶屋,但并不繁复,并以此为中心设置圆形广场,突出威严。
以拿破仑提倡的古罗马帝国风格为主导,借助庞大的体量与古典建筑的典雅气质,表现出统一帝制和王权的强大力量。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