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的跳跃性思维 直觉思维并没有一定的程序化的推理过程,它是减缩的、跳跃的、快速的、瞬间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应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的跳跃性思维. 例如,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某工厂计划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240件,这样5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可是最后只用了4天就加工好了. 问: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完成了几件?看到题目后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来做的:240 × 5 ÷ 4 - 240 = 60(件). 可是有一名学生却是这样来计算的:240 ÷ 4 = 60(件),结果完全一样. 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问他解题的思路,他是这样说的:最后提前一天加工好了零件,也就是说把原计划中一天的任务分到了四天里完成的,那么直接平均就是比原计划多完成的了. 这样的思维就属于跳跃性的思维,这名学生用直觉找到了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对于学生这样的跳跃性思维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和鼓励. 此外,对于课堂上学生快速的回答问题,教师也应该予以呵护,因为这种看似"出风头"的表现其实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四、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 "简单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应该数形结合,利用形的直观来触发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许多题目其实并不需要写出具体的演算过程,只要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即可,那么这样的题目对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有着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选择题,我们只需要从若干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即可,不需要列出解题的思路,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题目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通过画图等形式,用自己的直觉来选出正确答案. 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猜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此外,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突然爆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可是其前提却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合作等,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质疑,这对于激发学生灵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人类思维形式中,直觉思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数学这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思维来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