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的作用. 实际上,很多数学概念最初都是基于直觉的.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曾经说过:"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 "可见,在数学研究中,直觉思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所谓直觉思维,就是通过直接对题目进行观察,然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经验,并不通过任何论证就可以得出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灵感",它主要是以猜测为主. 在数学发展史中,我们知道很多重大的发现都与直觉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施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就必须注重培养和开发中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产生直觉的源泉 虽然直觉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一时的灵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是这并不是说直觉就是没有根据的天马行空的臆想. 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善于观察,才能产生直觉. 换言之,直觉思维比较好的人虽然可能天生就与众不同,可是也需要掌握系统的知识,这样产生的直觉才有价值.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时,笔者就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制作一个△ABC和△A′B′C′,要求∠B = 40°,AB = 5 cm,BC = 8 cm,∠B′ = 40°,A′B′ = 5 cm,B′C′ = 8 cm,接下来再让相邻的同学来比照看是否可以重合;然后让学生改变三角形的度数和边长,学生很快就发现只要这些数据相等,三角形就可以重合,这样很容易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边角边"这一判定定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实验当中,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自信力是直觉思维培养的动力 直觉思维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直觉来判断一个问题,那么他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强烈的自信心可以使他对数学更加敏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具有极大的动力.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缺乏直觉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来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力. 在教学中,学生若是有了大胆的想法,哪怕是异想天开的想法,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特别是那些合理的想法更要给予积极地鼓励,对学生的自发性的直觉思维要进行保护,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验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享受到直觉思维带来的成就感,这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具有极大的动力.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