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际交往障碍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通过对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和心理原因分析,提出团体心理辅导帮扶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目标应为自信心提升和人际能力提升。从认识自我、合理归因、肯定自我三方面提出了自信心提升的团体辅导方案;从认清自我人际交往模式、建立正确人际交往观念、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三方面提出了人际能力提升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就业;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2?0057?04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指由于个人主观因素、心理品质完善程度、生活经历、社会关系、身体条件、所学专业等原因,在就业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不能被用人单位接纳认可,就业出现困难的大学生。[1]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是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帮扶这一群体改善就业状况。 一、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 (一)人际网络小,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窄、数量少 对于毕业班学生来说,获取就业信息是成功就业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良好的毕业生朋友多,信息广,就业信息获取畅通,为就业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保障。而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一直都生活在较小的人际网络中,到了毕业年级同样难以改变现状,只能通过学校公告栏或者学院通知等接收就业信息,很难通过人际关系网络来获得更多快捷有效的就业信息。因而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窄、数量少,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 (二)自信心缺乏,不敢应聘岗位要求高的职业 具有自信心的毕业生有着“敢想敢干”的作风,就业过程中努力挖掘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好的工作机会,积极应聘心仪的工作岗位。而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因缺乏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降低岗位要求,选择挑战性较小、竞争性小的岗位。对于高要求的就业岗位望而却步,轻易放弃眼前机会,丧失很多就业机会。 (三)表达能力差,面试环节不能很好推介自己 人际关系良好的毕业生社会交往范围广,结交了各种不同性格类型的朋友,锻炼了自己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应聘面试时能够做到张弛有度,恰如其分地推介自己。而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应聘面试时有的表现为紧张拘束,只言片语;有的表现为慌张忙乱、词不达意;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容易失去录用机会。 (四)交往能力弱,试用期内人际关系差被解聘 人际关系良好的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能迅速地融入到新的人际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获得新同事的认可。而人际交往障碍的毕业生,往往会在新工作岗位上延续自己的人际交往观念和态度,表现为退缩和被动,被单位评价为“老实”“不善言辞”甚至“木讷”,在实习期内暴露出不擅长人际交往的特点。因而,他们可能因人际交往能力差,在试用期内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而被解聘。 二、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原因分析 (一)自信心缺乏是人际交往障碍的重要原因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是在积极的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2]自信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乏自信心的大学生毕业生往往看不到自身价值,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影响人际交往。 首先,自信心的缺乏导致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羞于主动与人打招呼,遇到陌生人也不会主动交流,固化了被动的人际交往模式。这对于需要“主动走出去”和“主动与人交流”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自信心缺乏导致人际交往中心理开放程度较低。心理开放程度低的学生在与人交谈时容易紧张局促,或是交往时畏畏缩缩,与人交流层次浅,即很难交到知心朋友,获取的信息量又少。
再者,自信心缺乏导致人际交往中消极情绪较严重。缺乏自信心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患得患失,习惯于消极评价自己和他人,难以承受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困难,容易带给身边朋友消极情绪,因而不受大家喜欢,更加恶化了人际关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