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探索科学创新的审计组管理模式,优化整合现有审计资源,选拔称职合格的审计人员担任审计组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审计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人力保障。(1)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选拔合格的审计组长是关键。在审计实践中,审计组长是审计组行政和业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组与上级领导沟通的桥梁,对审计项目方案的编写和实施,审计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写都负有全面责任。因此,审计组长的作用发挥好坏对审计组的工作效果至关重要。在选拔合格称职的审计组组长时,要先营造使审计组长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才环境。在用人上要摒弃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不搞点兵点将式指令性下达,真正做到不论级别重能力,不论学历重学识,推行竞争上岗。同时,实行相应的审计组长奖励约束机制。(2)在审计小组内部营造“争先创优、奋发向上”的氛围。在小组内部,做到既有民主集中、又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根据各个成员的业务特长,合理均衡地分配工作量,使审计组成员在统一的行为规范下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审计小组每个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同一目标,扎实工作,促进审计资源整合,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5.3必须设立医院独立的内审机构。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5.4建立完善医院内部审计体制。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必须拥有一个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到全面、具体、科学、高效,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是审计人员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效果。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5.5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6拓宽审计范围,实现内审战略转型。目前审计作用仅局限于事后监督作用,随着医院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需要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延伸,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内审战略转型,在审计目标上,要由单纯的发现型、复核型转向预防型、增值型;在审计角色上,由“经济警察”向“决策参谋”、“咨询顾问”转型;在审计内容上,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型;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行为上逐渐从随意性为主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型。 5.7适当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建立适当的监督部门,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就是对审计部门工作的监督,保证内部审计制度正常运转。外部监督主要是各级领导对医院工作监督检查,并且允许社会舆论对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保持医院在公众心中良好的形象。同时要做好对医院资产的监控,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违规操作,建立报废制度,避免资产流失,合理有效的利用医院固定资产,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 5.8加强内审法制建设,为内审工作提供依据。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现阶段,卫生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医院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和工作标准,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意志的干扰,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5.9以落实审计责任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按照审计作业程序,明确各个审计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规范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建立和完善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质量责任评估和追究制度,构建科学、高效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1)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审计方案的编写应建立在充分开展审前调查和积累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应具备审计目标明确,易理解、可操作等特点。(2)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的特点,同时调查取证应充分体现成本效益性原则。(3)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现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对审计证据的分析、整理、提炼、升华,是形成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也是体现审计人员业绩,界定审计责任的书面载体。(4)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体现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十分重要。(5)审计档案。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也是把好审计项目质量关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国玉,关于医院对外采购审计的探讨.《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2]郑阳晖,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实施策略.《现代医院》.2005年第11期 [3]李刚,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4]张婧、孙永科,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医院》.2005年第11期 [5]于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论.《中国内部审计》.2005年第6期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