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平等观与特殊债权的优先清偿(3)

时间:2013-08-31 11:10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王枫 点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个体间并未因为平等原则的规定而趋同,反而呈现差异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例如,个人与垄断行业之间,劳方和资方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各方在财富、社会影响甚至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个体间并未因为平等原则的规定而趋同,反而呈现差异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例如,个人与垄断行业之间,劳方和资方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各方在财富、社会影响甚至是强力上的不平等一目了然。而立法中,为了达到实质平等,任何国家都不会完全同等地对待所有的债权人,而是或多或少地将债权加以分类,对处于弱势的债权人予以扶持,或提升能够实现实质平等的债权的受偿地位。虽然法律以积极的手段实现平等,但这不是在终端利益分配上的拉平,在现阶段的人类社会,这不仅无助于平等的实现,反而可能导致社会的倒退。因此,在债务清偿过程中,强势意义上的债的平等仅限于债权人主张权利的请求权的同一性,而债的平等应该更强调的是弱势意义上的平等,是通过法律的积极干预实现债权人之间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对于债权清偿的法律需要做的是:一要提供债权人同等参与债务人财产分配的机会,不歧视任何债权人,亦即提供普遍适用的程序;二要提供普遍适用的规则;三要提升特定债权的受偿地位,以平衡债权人在债权形成时的议价机会的显著差异,如对劳动债权的优先清偿,或实现对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正义,如对破产费用、共益债务的优先清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强势意义上债的平等性的内涵仅为债权人主张权利的资格相同,对其作扩大解释并不具有经得起推敲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而此时的债的平等本质上是与主体相联的平等,这种无差异性也仅限于主张权利的资格。那么,将债权优先清偿与债的平等性视为相互冲突的两肇并不具有对等性,前者是对债的清偿顺序的安排,后者是对请求权的约束,无法在一个层面对话。债的平等性更应该是弱势意义上的平等,债权优先受偿是为了平衡债权人在债权形成过程中的差异,以及为了实现债权人获得公平受偿而作的制度设计,它是平等的另一种体现。因此,将债权的优先受偿视为对债的平等性的冲击或突破,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平等并不是特殊债权优先清偿的障碍,债务清偿顺序的安排也未打破平等原则,恰恰相反,债权优先清偿是为了实现债权人之间的实质平等而存在,也正是平等观为特殊债权的优先清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金振朝.略论债权平等原则[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5053.

  [2]宋宗宇.优先权制度在我国的现实与理想[J].现代法学,2007(1):6875.

  [3]孙新强.破除债权平等原则的两种立法例之辨析--兼论优先权的性质[J].现代法学,2009(6):178187.

  [4]罗思荣,马利峰.论人身损害赔偿优先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4):7477.

  [5]王泽鉴.债法原理:第1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郑慧.何谓平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61167.

  [7]徐国栋.民法哲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8]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闻晓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作为公平的平等原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5):139144.

  [10]尹田.论民法基本原则之立法表达[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4447.

  [11]梁慧星.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J].中国法学,1987(8):310.

  [12]赵中孚,齐斌.弘扬民法的平等精神[J].中国法学,1996(3):7885.

  [13]王 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4(6):105116.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