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倍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容上凸显民生题材,要加强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民生新闻常见题材包括5个方面:(1)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风尚、新道德、新思想;(2)抨击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3)关注日常生活中发人深思的问题,如赡养父母、抚育子女、遗产继承、债务争端,以至于交友、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4)介绍有一些社会影响的民事、刑事案件;(5)报道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等,展现一幅世俗生活的全景图。从新闻价值角度看,这些选题具有公众心理上和利益上的接近性,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电视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新闻一经报道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即使偶发的个人新闻事件,一经报道,就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反映,而被转化为舆论热点议题,具有引发社会公众关注和讨论的可能性,从而引发政府决策者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引发公共政策的制定或完善。这个过程一般由两个阶段来完成。首先,民生新闻的公开报道引起公众关注,使特定公众的相关诉求转化为公共议题,从而引起政府决策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其次,民生新闻的持续报道对特定的舆论话题进行议程设置,会吸引政府决策机构的跟进,将公众议程转化为政府议程。所以,民生新闻的内容一定要加强题材选择。 民生新闻内容加强题材选择,一方面,凸显题材的公共服务性,使媒体真正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公共平台,成为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将"民生"与"公共"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搭建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沟通社会信息,尊重公众的需要,尊重社会的需要,通过培养公众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参与,协调个人与政府、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凸显正确的舆论引导。民生新闻由于运用公众的眼光和话语,聚焦舆论热点、难点,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件和现象,表达公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但是,满足于街谈巷议、家长里短,民生新闻容易陷入琐碎叙事的误区,颠倒新闻事实主次轻重的关系,消解新闻价值,遮蔽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埋下同质化的隐患。加强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要力避"有闻必录",特别注意公共利益的维护,注意把握舆论导向,坚持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良知。通过设置公共议题,由解决一家一户具体的纠纷不断升华为化解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 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能动作用。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新闻竞争不仅需要从题材选择上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也需要表现形式上增强吸引力。 在报道方式上,民生新闻要找到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切入点,使公众从心理上接近,将远在天边的事叙述得近在眼前。任何题材的新闻平民化、贴近化的过程,是把新闻的价值和体验搬到观众面前,通过问题分析平民视角,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既避免僵化,有助于公众接近接受,在民众和政府的共同关注点中找到平衡点,实现舆论正确导向。此外,还可以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追求平民视角与专家视角的最佳结合,推动民生新闻从单一地传递信息走向解读的深层转化。 电视民生新闻要增加评论表达手段,满足受众消费心理。新闻评论在事实报道与新闻评论这两个基本的媒体表达手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海量呈现的当下,评论的价值更为明显。在电视新闻产品的消费过程中,观众存在一种从众的消费心理,表现为在观看新闻时愿意倾听别人议论,并喜欢表达个人意见。这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和机会。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有助于公众对相关新闻的价值最大化传递,另一方面,评论有助于相关民生新闻从单个事件提升为具有社会共性的思考,也有利于多元观点的形成和观点的沟通。 同时,还要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新闻媒体不是行政机构,也不是执法机构,只是社会公共平台,反映社会变动和促进社会沟通。许多看起来是公众个人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都是具有共性的反映,都是社会问题的呈现,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好协调相关的部门促成问题解决。媒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公共平台,提供互动服务促进社会沟通是应有之举。媒体通过自己的协调,使民生新闻相关方,如公众与公共服务部门等,能够进行对话沟通,促进该类社会问题的解决或该类社会现象的反思,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增强互动,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跟踪报道等途径,促进民生新闻表达效果最大化。 参考资料: [1]朱天、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传媒观察》2004年第8期 [2]陈立生:《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实践》,《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9期 [3]张爽、张金桐:《论"民生新闻"的特性及其发展中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4期 [4]张海潮:《眼球为王:中国电视的数字化产业化生存》,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魏金杨、杜志红、张天莉:《民生新闻兴起的启示》,《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2期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